吳兢

吳兢

唐代

吳兢(670—749),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唐朝著名史學家,武周時入史館,修國史。耿直敢于犯顏直諫,政治上頗有獻替,他的直言敢諫,不愧為一代諍臣。

人物生平

  吳兢(670—749),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武周時入史館,修國史,遷右拾遺內供奉。唐中宗時,改右補闕,累遷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時,為諫議大夫,修文館學士,衛(wèi)尉少卿兼修國史,太子左庶子,也曾任臺、洪、饒、蘄等州刺史,加銀青光祿大夫,遷相州,封長垣縣子,后改鄴郡太守,回京又任恒王傅。與同時代其他官員相比,吳兢的仕途還是較為順暢的,沒有大起大落。居史館任職30余年,以敘事簡練、奮筆直書見稱。曾認為粱、陳、齊、周、隋五代史繁雜;乃別撰《粱史》、《齊史》、《陳史》各10卷、《隋史》20卷。卒后。由其子呈上其未定稿《唐史》80余卷,世稱“良史”。曾從事官府藏書的整理、國家書目的編制工作。開元中,詔馬懷素領校圖書,馬懷素奏用元行沖、齊翰、吳兢、韋述等26人同在秘閣詳錄四部書,開元九年(721)共同編成國家圖書總目《群書四部錄》200卷,由元行沖奏上。家收藏圖書甚富,編撰有《吳氏西齋書目》1卷,著錄圖書13 468卷,該書目影響頗大。所藏之書在他去世前后,贈送給外孫蔣乂。編著有《樂府古體要解》、《唐春秋》、《唐書備闕記》、《太宗勛史》、《睿宗實錄》、《中宗實錄》、《貞觀政要》、《則天實錄》、《唐高宗實錄》(與劉知己合撰)等,僅《貞觀政要》傳于今。

吳兢的詩文

  • 舜華徂北渚,宸思結南陽。盩綬哀榮備,游軒寵悼彰。

    三川謀遠日,八水宅連岡。無復秦樓上,吹簫下鳳皇。

  • 秾華從婦道,釐降適諸侯。河漢天孫合,瀟湘帝子游。

    關睢方作訓,鳴鳳自相求??蓢@凌波跡,東川遂不流。

  • 羅敷十五六,采桑城南道。

  • 秾華從婦道,釐降適諸侯。河漢天孫合,瀟湘帝子游。

    關雎方作訓,鳴鳳自相求??蓢@凌波跡,東川遂不流。

    舜華徂北渚,宸思結南陽。盭綬哀榮備,游軒寵悼彰。

    三川謀遠日,八水宅連岡。無復秦樓上,吹簫下鳳凰。

  •   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shù)枚而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睂⑼讨笥义嶂G曰:“恐誠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吳兢的名句

熱門詩人

納蘭性德 鄭燮 白樸 馬致遠 王安石 黃庭堅 蘇軾 楊萬里 劉克莊 陸游 歐陽修 朱熹 陳著 辛棄疾 張孝祥 秦觀 吳潛 劉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吳文英 晏幾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彥 程垓 賀鑄 李清照 周敦頤 文天祥 岳飛 李煜 陸龜蒙 韋應物 李商隱 元稹 劉禹錫 齊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張籍 姚合 許渾 杜牧 皎然 劉長卿 貫休 賈島 溫庭筠 孟郊 王維 韓愈 王建 錢起 岑參 羅隱 鄭谷 杜荀鶴 方干 孟浩然 戴叔倫 權德輿 韓偓 皮日休 張祜 韋莊 皇甫冉 張喬 張說 吳融 盧綸 李嶠 王昌齡 顧況 宋之問 高適 司空圖 李端 趙嘏 柳宗元 張九齡 李賀 韓翃 馬戴 王勃 賀知章 酈道元 陶淵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馬遷 曹操 曹植 諸葛亮 卓文君

詩詞類型

抒情 寫景 寫人 山水 詠物 婉約 春天 送別 秋天 離別 愛情 思鄉(xiāng) 愛國 懷古 哲理 節(jié)日 友情 邊塞 閨怨 戰(zhàn)爭 梅花 豪放 田園 月亮 夏天 勵志 冬天 重陽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節(jié) 寒食節(jié) 地名 清明節(jié) 春節(jié) 菊花 端午節(jié) 黃河 惜時 讀書 兒童 民謠 憂民 長江 母親 老師 寫風 寫山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