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
(宋代)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jīng)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后,曾漫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林逋(bu一聲)被后人稱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隱逸詩人。林逋家譜載,自五代始,世居福建長樂,傳至11世,钘、釧、镮、釴兄弟4人遷居奉化、象山,林逋父釴定居大里黃賢村(今奉化市裘村鎮(zhèn)黃賢村)。逋系林氏第12世孫,故宅在奉化大脈岙口(今大茅岙)。一說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孤力學,好古,通經(jīng)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貧困,勿趨榮利。及長,漫游江淮,40余歲后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以湖山為伴,相傳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終身。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丞相王隨、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為人,又愛其詩,時趨孤山與之唱和,并出俸銀為之重建新宅。與范仲淹、梅堯臣有詩唱和。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聞其名,賜粟帛,并詔告府縣存恤之。逋雖感激,但不以此驕人。人多勸其出仕,均被婉言謝絕同,自謂:“然吾志之所適,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绷皱徒K生不仕不娶,無子,惟喜植梅養(yǎng)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既老,自為墓于廬側,作詩云:“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弊髟婋S就隨棄,從不留存。有人問:“何不錄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跡林壑,且不欲以詩名一時,況后世乎?”有心人竊記之,得300余首傳世。
天圣六年(1028)卒,年六十一,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州為上聞,仁宗嗟悼,賜謚“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廬側。事見《宋史》卷四五七《隱逸傳》。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傳》。
今存詞三首,詩三百余首。后人輯有《林和靖先生詩集》四卷,其中《將歸四明夜話別任君》、《送丁秀才歸四明》等為思鄉(xiāng)之作。故宮繪畫館藏有所書詩卷。
張岱在《西湖夢尋》說,南宋滅亡后,有盜墓賊挖開林逋的墳墓,只找到一個端硯和一支玉簪。現(xiàn)在杭州西湖孤山面對北山路一側,仍有“放鶴亭”和“林和靖先生墓”,便是紀念林和靖的景勝。
林逋的詩文
-
未第身魂歿帝京,東還長欠奠幽靈。
遺文盡合編家傳,高行誰堪撰墓銘。
談柄寂寥塵久暗,墨池荒廢草空青。
三招不見山巾濕,擬畫軒昂太白星。
-
遺編坐罷披三豕,小軸行當倦伍禽。
謙肆有徵常遇困,刀圭無狀為攻深。
長卿痟渴應難奈,玄晏清羸已不禁。
約縛隱囊聊閣膝,忘懷未得是微吟。
-
一門深掩得閑權,純白遺風要獨全。
強接俗庸中反道,敢嫌貧病是欺天。
圍形古寺諳尋鶴,照蘚秋廊擬疏玄。
從此免慚巖下者,子真高興未蕭然。
-
青暈時磨半硯云,更將書帖拂秋塵。
衰羸自顧空多感,不是臨池苦學人。
-
水氣并山影,蒼茫已作秋。
林深喜見寺,岸靜惜移舟。
疏葦先寒折,殘虹帶夕收。
吾廬在何處,歸興起漁謳。
-
云峰水樹南朝寺,祇隔叢篁作并鄰。
破殿靜披虀臼古,齋房閑試酷奴春。
白公睡閣幽如畫,張祜詩牌妙入神。
乘興醉來拖木突,翠苔蒼蘚石磷磷。
-
山水未深猿鳥少,此生猶擬別移居。
直過天竺溪流上,獨樹為橋小結廬。
-
衡茅林麓下,春色已微茫。
雪竹低寒翠,風梅落晚香。
樵期多獨往,茶事不全忙。
雙鷺有時起,橫飛過野塘。
-
細眉雙聳敵秋毫,冉冉芳園日幾遭。
清宿露花應自得,暖爭風絮欲相高。
情人歿后魂猶在,傲吏齊來夢亦榮。
閑掩遺編苦堪恨,不并香草入離騷。
-
猿鳥分清絕,林蘿擁翠微。
步穿僧徑出,肩搭道衣歸。
水墅香菰熟,煙崖早筍肥。
功名無一點,何要更忘機。
林逋的名句
-
最愛蘆花經(jīng)雨后,一蓬煙火飯魚船。
林逋的詩集:出自《詠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