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覯

李覯

宋代

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fā)向?qū)W、勤于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shù)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于禮。他不拘泥于漢、唐諸儒的舊說,敢于抒發(fā)己見,推理經(jīng)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展開閱讀全文 ∨
展開閱讀全文 ∨

評價

  李覯一生以教授為業(yè),鄉(xiāng)曲俊異從而師之,東南聞風至者常數(shù)千人,同郡曾鞏、邑鄧潤甫(北宋名臣)皆其弟子。其終生從事理學研究,所學以推明圣經(jīng)為本,不泥于漢唐諸儒之說,鑒古論今,著書立言,學識淵博,成就顯著。李覯思想進步,針砭時弊,積極主張改革舊制,是“慶歷新政”理論上的支持者。所著大都是憤吊世故,警憲邦國的政論,被當時譽為“醫(yī)國之書”。范仲淹讀其所著,薦于朝,稱其講論六經(jīng),辨博明達,釋然見圣人之旨,著書立言有孟子、揚雄之風,并上其所著。在李覯著述中,“《潛書》、《廣潛書》、《禮論》、《周禮致太平論》、《慶歷民言》以及《富國》、《安民》、《強兵》等策,反映了他的政治、經(jīng)濟、法制、軍事等主張,《易論》和《明堂定易圖序》(《李覯集》前言)”他的思想觀點得到當時眾多有識之士的贊同,產(chǎn)生了廣泛的社會共鳴,影響巨大,震動朝野,成為后來王安石變法的理論基礎。前有古人,后有來者。時光如赤溪長流,風月與青山依舊。然而,往事如煙,物非人杳。風月亭,亭以人名,古往今來慕者如云。觀景憑吊,睹物思人,扼腕長嘆。騷客詩云:“惟昔有鴻儒,其甫曰泰伯。語言妙天下,酌古漱瓊液。上排周孔大,下接蘇黃席。雄辭奮經(jīng)術(shù),異端拒老釋。構(gòu)亭集生徒,此焉寄朝夕。平蕪彌漫青,溪水迥環(huán)赤。風月留光霽,溪山表明德。我行購遺蹤,世遠不可稽。我誦明堂書,山亭水悠悠”。明代邑人王材亦賦詩云“獨抱遺經(jīng)草滿庭,竹風梧月對南屏。桃花流水年年在,誰向寒溪面客星?”寄托了對先賢的無限追思。

  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李覯的詩文

  • 長疑佛界中,天女來行樂。為怕山風寒,仙衣盡重著。

  • 君門若無祿,陳編孰能讀。公庭若無法,穢德誰不足。

    煦煦儒者言,沈沈小人腹。傷心勿復道,拂弦寄清曲。

  • 靡靡步康衢,喋喋問流俗。誰將今日財,愿易來世福。

    休論身善惡,佛眼重金玉。

  • 得志萬罪消,失志百丑生。誰云王路寬,枯槁不敢行。

    出言到口角,縮舌悔恨并。自省猶若此,況乃蚩蚩氓。

    故知當今賢,未有非簪纓。

  • 群陰侮陽德,雨陣春嘈嘈。白曉慘成夜,瓦口生飛濤。

    凝云列山鞘,冷氣攢衣刀。徑鬧有松竹,庭臥唯蓬蒿。

    花淫得罪隕,鶯辯知時逃。隰苗出水短,木菌隨日高。

    微吟雅于樂,快飲甘如膏。朱曦待未見,天蓋空牢牢。

  • 吳臺玩春鎖春色,雨刷花光入龍國。田邊大樹啼老鴉,野云癡醉寒查牙。

    年華欲住風雷惡,蘭臉知秋淚先落。時榮時謝無了時,扶起混沌須神醫(yī)。

  • 朝閨入有籍,疏遠難見君。世眼不識道,貧賤無高文。

    蘭蕙生同草,鴻鵠心在云。贈子喜別離,兒女安得聞。

  • 高僧不出院,屏畫三笑圖??妥泳胗握?,欲去復踟躕。

    古人骨朽不可追,今人相見如古時。人間觸事入吾笑,何必門前有虎溪。

  • 女色無定美,寵至美則多。士才無定稱,用顯稱巳過。

    長安小家子,粲粲秋池荷。性慧不覺恥,母憐不加訶。

    出戶一囊麝,見人雙眼波。情動笑難止,語嬌音屢訛。

    都人口如沸,觀者踵相摩。因緣幸充選,恩澤成偏頗。

    少費萬金珠,一呼千綺羅。佯愁慘白日,猛唾傾天河。

    東鄰有賢女,春綠涵脩蛾。花艷不裁剪,玉光無切磋。

    自小固聞禮,藏頭豈知他。親戚尚未見,媒官當奈何。

    過時誰問訪,生世就蹉跎。豈不有配偶,市里或山阿。

    豈不有奉養(yǎng),舂饎與機梭。列女不得傳,樂府無人歌。

    容華日衰落,涕泣坐滂沱。富貴易脩飾,貧賤多笑呵。

    柳下無仲尼,小官終滅磨。進退在勇決,遲疑兩皆蹉。

    退當事奇?zhèn)?,夙駕追雄軻。進當取勢位,健筆為干戈。

    胡然守一節(jié),獨自埋隨和。

  • 平生尚倜儻,壯大苦摧折。主人能結(jié)納,佳境為鋪設。

    渺杳東江來,谽谺暮云裂。倡女稍多藝,市酒且供啜。

    俠氣復何聊,心朋幸相悅。解冠從放蕩,大呼誰挽掣。

    咄哉千里足,嗟乎三寸舌。海物喚龍取,天葩令鬼折。

    艷唱聲非雅,戲談理當譎。帷房笑私昵,閭巷嘲瑣屑。

    更鼓莫催睡,夜風才去熱。俗士鮮大志,于今重小節(jié)。

    內(nèi)行豕在泥,外貌犬伏紲。吾儕古豪杰,方寸浴日月。

    被謗肯自疑,為歡顧猶拙。放飯彼不慚,使我無齒決。

熱門詩人

納蘭性德 鄭燮 白樸 馬致遠 王安石 黃庭堅 蘇軾 楊萬里 劉克莊 陸游 歐陽修 朱熹 陳著 辛棄疾 張孝祥 秦觀 吳潛 劉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吳文英 晏幾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彥 程垓 賀鑄 李清照 周敦頤 文天祥 岳飛 李煜 陸龜蒙 韋應物 李商隱 元稹 劉禹錫 齊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張籍 姚合 許渾 杜牧 皎然 劉長卿 貫休 賈島 溫庭筠 孟郊 王維 韓愈 王建 錢起 岑參 羅隱 鄭谷 杜荀鶴 方干 孟浩然 戴叔倫 權(quán)德輿 韓偓 皮日休 張祜 韋莊 皇甫冉 張喬 張說 吳融 盧綸 李嶠 王昌齡 顧況 宋之問 高適 司空圖 李端 趙嘏 柳宗元 張九齡 李賀 韓翃 馬戴 王勃 賀知章 酈道元 陶淵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馬遷 曹操 曹植 諸葛亮 卓文君

詩詞類型

抒情 寫景 寫人 山水 詠物 婉約 春天 送別 秋天 離別 愛情 思鄉(xiāng) 愛國 懷古 哲理 節(jié)日 友情 邊塞 閨怨 戰(zhàn)爭 梅花 豪放 田園 月亮 夏天 勵志 冬天 重陽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節(jié) 寒食節(jié) 地名 清明節(jié) 春節(jié) 菊花 端午節(jié) 黃河 惜時 讀書 兒童 民謠 憂民 長江 母親 老師 寫風 寫山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