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
mòㄇㄛˋ- 拼音mò
- 注音ㄇㄛˋ
- 部首黑
- 總筆畫16畫
- 部外筆畫4畫
- 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2543121144441344
- 筆順順序豎/橫折/點/撇/橫/豎/橫/提/點/點/點/點/橫/撇/捺/點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9ED8
- 五筆lfod
- 倉頡wfik
- 鄭碼lkgs
- 四角63384
- 異體字墨 嘿 黙
“默”字的意思
1.不說話;不出聲:沉~。~哀。
2.離開書本憑記憶寫出來:~書?!?。
“默”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默
mò ㄇㄛˋ
◎ 不說話,不出聲:~認(rèn)?!珜憽!S。~哀?!b?!x?!??!酢3痢?。~~無聞。
英語 silent; quiet, still; dark
德語 aus dem Gedchtnis niederschreiben (V),(still) schweigend (Adj),still (Adj),stumm (Adj),wortkarg (Adj),Mo (Eig, Fam)
法語 silencieux,recopier par coeur
“默”字的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默
嘿 mò
〈形〉
(1) (形聲。從犬,黑聲。本義:狗突然竄出追人)
(2) 閉口不說話 [tacit;silent]
恭默思道?!稌ふf命》
默而識之。——《論語》
或默或語?!兑住は缔o》
三年默以思道。——《國語·楚語》
我不欲戰(zhàn)而能默。——《左傳·昭公十五年》
默坐低雙眉。——白居易《移家入新宅》
(3) 又如:默然不語(靜默而不作聲);默默無言(沉默不語)
(4) 幽靜 [quiet;silent]
默順風(fēng)以偃仰兮。——《楚辭·惜賢》。注:“寂也?!?/p>
(5) 通“墨”。不廉潔,貪污 [corrupt]
貪以敗官為默,殺人不忌為賊。——《孔子家語·正論》
詞性變化
◎ 默 mò
〈動〉
(1) 默寫 [recite from memory]。如:默生字
(2) 冒,涌 [burn with anger]
宋江聽罷愕然,默上心來,便道:“你既有這個活佛羅漢在彼,何不早說,與俺等同去參禮,求問前程?!薄端疂G傳》
◎ 默 mò
〈副〉
(1) 私下; 暗中 [privately;in secret]
故能默契如此?!燠汀肚⑴f聞》
(2) 又如:默化(于無形之中感化);默存(指形體不動而神游。后用為遇事默記之意);默識(領(lǐng)悟暗記在心中)
“默”字的辭典解釋
沉靜無聲、不出聲。如:「默而不語」。唐·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潛心默禱若有應(yīng),豈非正直能成通?」宋·王禹偁〈黃岡竹樓記〉:「手執(zhí)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p>
暗中。如:「潛移默化」。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默思失業(yè)途,因念遠(yuǎn)戍卒?!?/p>
憑記憶讀出或?qū)懗?。如:「默誦」、「默寫」。
名姓。如明代有默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