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無聲 拼音mò mò wú shēng 成語繁體嘿嘿無聲 成語解釋默默:幽寂,沒有聲音。不聲不響,一句話也不說。沒有名聲,不為人所知。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梁孝王世家》:“于是景帝默默無聲?!?/li>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沒有名聲 成語例子李曉明《平原槍聲》:“一個高呼口號,一個默默無聲?!?/li>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unknown to public 俄語翻譯безызвестный 近義詞默默無聞 反義詞大名鼎鼎 詞語解釋默默:幽寂,沒有聲音。不聲不響,一句話也不說。沒有名聲,不為人所知。 “默默無聲”單字解釋 聲:1.物體振動所發(fā)出的音響:鑼~。大~。 2.說話;語言:不~不響。呼~。 3.宣布;陳述:~明?!憽?4.名譽:~望。名~。 5.聲母:~韻。雙~。 6.聲調(diào):第一~。去~。 7.量詞。... 無:[wú] 1.沒有(跟“有”相對):從~到有?!a(chǎn)階級。有則改之,~則加勉。 2.不:~論。~須。 3.不論:事~大小,都有人負責。 4.同“毋”。 5.姓。 [mó] 見【南無】。... 默:1.不說話;不出聲:沉~?!?。 2.離開書本憑記憶寫出來:~書?!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