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
dī,dǐㄉㄧ|ㄉㄧˇ- 拼音dī,dǐ
- 注音ㄉㄧ|ㄉㄧˇ
- 部首氏
- 總筆畫5畫
- 部外筆畫1畫
- 結(jié)構(gòu)單一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35154
- 筆順順序撇/豎提/橫/斜鉤/點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6C10
- 五筆qayi
- 倉頡hpm
- 鄭碼rhs
- 四角72740
“氐”字的意思
1.古代民族名。漢、唐時分布于今陜、甘、川、滇等省,從事畜牧和農(nóng)業(yè)。十六國中的前秦、后涼即氐人所建。其后,大部與漢人同化。
2.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dǐ]根本。
“氐”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氐
dī ㄉㄧˉ
低;低下。后作“低”?!墩滞╫氏部》:“氐,與低同。” 古代少數(shù)民族名。殷、周至南北朝分布在今西北一帶?!稄V韻o齊韻》:“氐,氐、羌?!?星座名。二十八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三宿,共有四顆星。亦稱天根。 〔氐道〕古縣名。漢置,在今甘肅省武山縣東南。其它字義
● 氐
dǐ ㄉㄧˇ
根本;基礎(chǔ)。后作“柢”。《玉篇o氏部》:“氐,本也。” 至;抵達(dá)。后作“抵”?!墩h文o氐部》:“氐,至也。” 止;終極?!稜栄舘釋詁下》“底,止也” 副詞。概括之詞,相當(dāng)于“大略”、“大抵”?!墩滞╫氏部》:“氐,大氐,猶言大凡也。俗作抵?!?p>英語 name of an ancient tribe法語 arriver à,base,fond,di (groupe ethnique)
“氐”字的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氐 dī
〈動〉
低,低下。后作“低”。頭向下垂 [low]
封君皆氐首仰給焉?!稘h書·食貨志下》。師古曰:“氐首,猶俯首也。”
詞性變化
◎ 氐 dī
〈形〉
低;低廉 [low]。如:氐賤(即低賤)
◎ 氐 dī
〈名〉
(1) 中國古代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 [Di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居住在今西北一帶,東晉時建立過前秦(在今黃河流域)、后涼(在今西北)
自彼氐羌。——《詩·商頌·殷武》
(2) 星名 [a star name],二十八宿之一。氐宿,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顆。也稱“天根”
(3) 另見 dǐ
基本詞義
◎ 氐 dǐ
〈名〉
根本 [base]
尹氏大師,維 周之氐?!对姟ば⊙拧す?jié)南山》
氐,本也。——《說文》。按,柢之古文。蔓根曰根,直根曰氐。
氐,柢也?!稄V雅·釋言》
固其氐也?!短砹鶊浴?。注:“氐,本根也?!?/p>
詞性變化
◎ 氐 dǐ
〈動〉
(1) 至,抵達(dá)。后作“抵” [arrive]
氐者言萬物皆至也?!妒酚洝ぢ蓵?/p>
(2) 停止 [stop]
進(jìn)不氐,立不讓。——《馬王堆漢墓帛書》
(3) 另見 dī
“氐”字的辭典解釋
中國古代西方少數(shù)民族之一。商、周以至魏晉南北朝時分布在今大陸地區(qū)陝西、甘肅、四川一帶。東晉時曾建前秦、後涼等國。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三宿,共有四顆星。
動俯、垂下?!稘h書·卷二四·食貨志下》:「而商賈或墆財役貧,轉(zhuǎn)轂百數(shù),廢居居邑,封君皆氐首仰給焉?!固啤ゎ亷煿拧ぷⅲ骸肛凳?,猶俯首也?!雇ā傅汀埂?/p>氐ㄉㄧˇdǐ 名
根本、基礎(chǔ)?!对娊?jīng)·小雅·節(jié)南山》:「尹氏大師,維周之氐?!?jié)h·毛亨·傳:「氐,本也?!雇歌?」。
副總括之詞。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詩三百篇,大氐賢聖發(fā)憤之所為作也?!雇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