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
gēㄍㄜ- 拼音gē
- 注音ㄍㄜ
- 部首戈
- 總筆畫4畫
- 部外筆畫0畫
- 結(jié)構(gòu)單一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1534
- 筆順順序橫/斜鉤/撇/點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6208
- 五筆agnt|agny
- 倉頡i
- 鄭碼hm
- 四角53000
- 異體字隿
“戈”字的意思
1.古代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制成,裝有長柄。
2.姓。
“戈”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戈
gē ㄍㄜˉ
古代的一種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制成,裝有長柄:干(gān)~。倒(dǎo )~。枕~待旦。 姓。英語 halberd, spear, lance; rad. 62
德語 Hiebaxt, Hellebarde ( hist. Waffe, einscheidig mit langen Schaft ) (S, Mil),Ge (Eig, Fam),Radikal Nr. 62 = Hellebarde (Lanze + Axt) (S)
法語 hallebarde,lance
“戈”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戈 gē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種長柄兵器形。本義:一種兵器)
(2) 中國古代的主要兵器 [dagger-axe(an ancient weapon)]
戈,平頭戟也。從弋、一,橫之象形?!墩f文》。按,戈者,柲也,長六尺六寸,其刃橫出,可勾可擊,與矛專刺、殳專擊者不同,亦與戟之兼刺與勾者異。
執(zhí)戈上刃?!稌ゎ櫭?/p>
稱爾戈。——《書·牧誓》
戈廣二寸?!犊脊び洝ひ笔稀?/p>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冻o·屈原·國殤》
(3) 青銅制,盛行于商至戰(zhàn)國時期,秦以后逐漸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橫擊和鉤殺,勾割或啄刺敵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稱啄兵。又如:戈殳(戈和殳。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鎧甲。借指戰(zhàn)爭。又為兵器的統(tǒng)稱);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
(4) 泛指兵器 [weapons]
左右軍士,皆全裝貫帶,持戈執(zhí)戟而立?!度龂萘x》
能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抖Y·檀弓下》
(5) 又如:戈兵(兵器。也指戰(zhàn)爭);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戰(zhàn)爭)
(6) 戰(zhàn)爭;戰(zhàn)亂 [war]
偃武息戈,卑辭事漢?!逗鬂h書·公孫述傳》
“戈”字的辭典解釋
武器名。為長柄橫刃的平頭戟。如:「枕戈待旦」、「干戈」。《書經(jīng)·費誓》:「備乃弓矢,鍛乃戈矛,礪乃鋒刃,無敢不善。」晉·熊遠〈因災(zāi)異上疏〉:「臣子之責,宜在枕戈,為王前驅(qū)。」
戰(zhàn)爭。《后漢書·卷一三·公孫述傳》:「偃武息戈,卑辭事漢。」唐·杜甫〈秦州雜詩〉二○首之一九:「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
譯音用字。為蒙古、滿洲話譯音所常用。如:「戈壁」、「戈什」。
姓。如宋代有戈彥,明代有戈尚友。
二一四部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