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字的意思
1.地支的第四位。
2.卯時,舊式記時法,相當于五點到七點。
3.木器部件接連的地方。凸起的部分叫榫(sǔn)頭;插入榫頭的凹入部分叫卯眼。
“卯”字的基本解釋
● 卯
mǎo ㄇㄠˇ
地支的第四位,屬兔。 用于記時:~時(早晨五點至七點)?!ㄔ绯苛c)。點~。畫~。 器物接榫的地方凹入的部分:~眼?!?。 期限:比~(中國清代催征錢糧,分期追比)。
英語 4th terrestrial branch; period from 5-7 a.m.
德語 4. der 12 Erdenzweige,4. Tier im chin. Tierkreis - Hase
“卯”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卯
夘 mǎo
〈名〉
(1) (象形。象兩扇門打開之形。本義:門開著)
(2) 地支的第四位 [number four of the duodecimal cycle]。
如:子、丑、寅、卯
(3) 與天干相配,用以紀年。如:卯君(生在卯年的人)
(4) 用以紀月,即農歷二月
(5) 十二時辰之一,早晨五時至七時。也泛指早晨。如:卯睡(早晨睡覺);卯酉(早晚。卯,卯時,早晨;酉,酉時,傍晚);卯困(謂因吃卯酒而困倦昏睡)
(6) 報到。舊時官署例定在卯時開始辦公時,進行點名報到等活動。其點名冊叫“卯簿”,“卯冊”。俗稱“到一下”叫“點個卯”或“打個卯” [roll call]。
如:卯冊(即卯簿);卯簿(舊時官署中的名冊。點卯時用之,故稱)
(7) 木器上安榫頭的孔眼 [mortise]。
如:卯筍(即卯榫。比喻兩部分的連接處);卯眼
“卯”字的辭典解釋
地支的第四位。
時辰名。約當早晨五點到七點。
古代官署例定在卯時進行的報到點名等活動的代稱。如點名稱為「點卯」,點名冊稱為「卯簿」、「卯冊」。《水滸傳·第一○一回》:「一日,王慶五更入衙畫卯,幹辦完了執(zhí)事,閒步出城南?!?/p>
參見「卯眼 」條。
動對上。如:「他倆卯上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