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志造句
“方志”的解釋
方志[fāng zhì] 方志 (記述地方情況的史志)方志就是記述地方情況的史志。有全國性的總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縣志兩類??傊救纭渡胶=?jīng)》、《大清一統(tǒng)志》。以省為單位的方志稱“通志”,如《山西通志》,元以后著名的鄉(xiāng)鎮(zhèn)、寺觀、山川也多有志,如《南潯志》、《靈隱寺志》。方志分門別類,取材宏富,是研究歷史及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
用“方志”造句
1、幾個拿槍的敵人被方志敏的凜然正氣嚇呆了。
2、方志敏同志寧死不屈,表現(xiàn)出崇高的革命氣節(jié)。
3、方志敏同志對革命赤膽忠心。
4、我們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方志敏身上的那份清貧;以楊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劉志丹胸前的那塊補丁;以焦裕祿窗前的那盞油燈;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腳印,唱響您的堅韌與頑強,唱響您的靈魂與精神。
5、男兒四方志,豈久困泥沙。
6、方志敏烈士對黨赤膽忠心。
7、不管敵人怎樣威脅利誘,軟硬兼施,方志敏同志始終不屈,表現(xiàn)出了一個共產(chǎn)黨員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8、方志敏執(zhí)行了毛*席“積極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并針對當時贛東北的具體情況,提出了“出敵不意,攻敵不備,聲東擊西,避實擊虛,集中兵力,爭取主動,打不打操之于我”。
9、方志敏大義凜然,視死如歸。
10、方志敏烈士臨危不懼,慷慨就義的英雄形象,永遠留在中國人民的記憶里。
11、方志敏被敵人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
12、方志敏在獄中大義凜然,至死不屈。
13、方志敏氣沖霄漢的大無畏氣概永遠激勵我。
14、方志敏拒絕了敵人高官厚祿的收買,表現(xiàn)出革命者富貴不能淫的品德。
15、當十幾輛卡車敵人荷槍實彈押著方志敏開來的時候,怒不可遏的弋陽人民……決心,要把方志敏搶回來。
16、方志敏說過:“我能舍棄一切,但是不能舍棄黨,舍棄階級,舍棄**事業(yè)。我有一天生命,我就應該為它們工作一天。”七一來臨,向先烈致敬!
17、對天文、數(shù)學、經(jīng)學、歷算、地理、方志、音韻、訓詁均有精深研究,為乾嘉時代皖派考據(jù)大師.
18、地方志中有關(guān)于這次旱災的記載。
19、方志修纂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官修形式,統(tǒng)一的編纂體例,在編修中重視援引國史編纂的方法和要求。
20、今天按照明清兩代地方志復原的建筑群,不僅與章炳燾所留的清末舊衙署基本沒有什么關(guān)系,與歷史記載中的明內(nèi)鄉(xiāng)縣衙也相去甚遠。
21、同時,查閱了相關(guān)的譜牒、方志、碑記等文獻檔案資料。
22、本文列舉分析了河西方志方言章中的一些誤字及其產(chǎn)生的原因,以期為第二輪方志編修提供借鑒。
23、棟方志功的版畫藝術(shù)鮮明地表現(xiàn)著純真之美,充滿著童稚般的想象,在“瀟灑不拘”的刀筆之中,構(gòu)成了十分和諧屬于東方的畫面。
24、方志敏,江西弋陽人,贛東北革命根據(jù)地和紅軍第十軍的主要創(chuàng)建人。
25、以前,一起同過鄉(xiāng),一起同過窗,一起拿獎狀,一起有夢想。如今,你就要穿戎裝,抱槍保家鄉(xiāng),心懷四方志,為國爭榮光。我衷心的祝福你:堅強、堅強再堅強,爭光、爭光、再爭光。
26、影片以波瀾壯闊的戰(zhàn)爭場面,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感人肺腑的清廉行為,令人信服的高尚人格,塑造了一代偉人方志敏的光輝形象。
27、劉疇西在一期生中也是積極分子,很早就受傷獨臂,最高軍職當過紅十軍團軍團長。后來在江西懷玉山地區(qū)和方志敏一起被俘,在獄中堅強不屈,與方志敏一起犧牲。
28、我是鹿腳路的考古學家特林漢姆牧師,我正在編寫新的地方志。
29、武億是乾嘉時期中州漢學的重要人物,在經(jīng)學、金石學、方志學等領(lǐng)域造詣極高.
30、善卷,作為一個與武陵有關(guān)的堯舜時代的傳說人物,在古代的一些方志和詩文中都有所記載。
31、因為有這一方面的努力,加上豐富的歷代斷代史和方志,中國在5000年文化的演變過程中,未曾有過一個。
32、張北縣城西北15公里的白城子遺址,250年來一直被地方志*記載為遼代北羊城,是北方交易畜牧場所。
33、山志是地方志中專志的一種,編纂歷史源遠流長。
34、但唐宋以來,史書方志多誤署作者,改竄原文,或者不能區(qū)分僑縣與舊址,應當進行考辨。
35、介紹了廣西歷代地方志的修纂概況,分析了廣西歷代方志的價值,并討論了廣西歷代方志的整理與保護問題。
36、清代地方志中保存了兩份“唐蕃會盟碑”文本,是時人據(jù)碑刻西面右半部分盟約的漢文而錄。
37、地方志書是反映某一地方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百科全書,其生存價值的最大體現(xiàn)在于存史。
38、方志敏是共產(chǎn)黨人廉潔自律的楷模。
39、道教宮觀山志是道教典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中國道教史、方志史乃至文化史的寶貴材料。
40、纂修方志是我國史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41、官方修訂的歷史和地方志、回憶錄、邸報含有大量關(guān)于軍事的內(nèi)容,盡管這其中只有極少的部分已經(jīng)過翻譯。
42、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后回贛東北工作,與方志敏等人組織了弋橫暴動。
43、自明朝開始,楊家埠就在地方志里有村史記載。
44、1928年1月,方志敏等人領(lǐng)導的弋橫起義爆發(fā),兩縣農(nóng)民革命團組成六路縱隊參加起義,邱金輝任第六路指揮者之一。
45、扮演***的王霙等分別被觀眾拉住,扮演***的郭法曾合掌向熱情的觀眾致謝,扮演方志敏的沙景昌將手中的鮮花遞給觀眾,還被幾名觀眾拉著不放。
46、據(jù)山西大學語言所的喬全生教授說,在山東有一些地方“zh、ch、sh”聲母逢合口呼時發(fā)作“f”,而周圍又沒有這種發(fā)音方式,一查地方志,果然是山西移民。
47、1928年1月,方志敏等人領(lǐng)導的弋橫起義爆發(fā),兩縣農(nóng)民革命團組成六路縱隊參加起義,邱金輝任第六路指揮者之一,率農(nóng)民自衛(wèi)隊參加起義。
48、多年來經(jīng)閘北區(qū)方志辦老師們的認真輔導和我們撰稿員共同努力,閘北區(qū)修志工作已進入總纂定稿階段。
49、浦城縣方志辦邱文彬主任推測,墓主歸隱山林多年,郁郁不得志,最后含恨而終,死后連墓志銘也不愿公之于世。
50、作者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搜集資料,包括正史、稗史、地方志、碑碣、家譜、民間故事、民歌民謠及近現(xiàn)代人的史學論著,歷時三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