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藝作品造句

“文藝作品”的解釋

文藝作品[wén yì zuò pǐn] 文藝作品 文藝作品一種觀念形態(tài)。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文學家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它包括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兩種。它們都有一定的內容和形式。內容與形式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不可分割;內容占主導、決定作用,形式有相對的獨立性,對內容有一定的反作用。題材、主題、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等是文學作品內容的要素。

用“文藝作品”造句

1、科學書籍讓人免于愚昧,而文藝作品則使人擺脫粗鄙;對真正的教育和對人們的幸福來說,二者同樣的有益和必要。車爾尼雪夫斯基

2、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毛澤東

3、古往今來,從來沒有完美無缺的文藝作品。

4、那些懷古傷今的文藝作品,宣揚一種復古倒退、悲觀失望的思想情緒,最終會受到人民大眾的唾棄。

5、文藝作品若是無病呻吟,無論文字如何優(yōu)美,都會使人生厭。

6、文藝作品的藝術性越高,對讀者潛移默化的力量也越大。

7、讀者最喜歡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

8、不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賞,形容文藝作品既高雅又通俗,可以為不同層次的人所接受。

9、這是一部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

10、愛情吶,是文藝作品永恒的主題。口號了它,它就是雷,婉約了它,它就是水。不斷的進行著它,無論用雷的還是淚的,它其實還是它。周夢

11、文藝作品中應當著力塑造典型化人物。

12、翻譯文藝作品之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譯者能否恰如其分地與源語作者同聲相應。

13、自古文人與美人,是結著不解緣的;幾多偉大文藝作品,都是以香草美人為題材,為背景的。

14、當天,書畫、攝影和文藝作品展亮相水西名樓財神廟,“國際旅游洞穴論壇”在“天下第一洞”織金洞展開“唇槍舌劍”。

15、這一現(xiàn)象,長期以來為文人畫家所重視,認為文藝作品要傳之不朽,就要有“點睛之筆”。

16、專訪孫淳:好的文藝作品就該直指人心。

17、寓教于樂,在文藝作品里體現(xiàn)思想教育,和正面教育作用是一樣的。

18、在創(chuàng)作上,以抗戰(zhàn)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先后創(chuàng)作了著名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等。

19、自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關于文藝創(chuàng)作和文藝作品的評論文章不斷見諸報端,尤其是中央級媒體更是頻頻刊發(fā)文章,分析目前文藝創(chuàng)作中存在的問題。

20、作家埋頭創(chuàng)作,寡見涉及評論;批評家只搞批評,鮮有文藝作品。

21、第二,文化宣傳部門應創(chuàng)作一些農民喜見樂聞的文藝作品,在農村中廣泛宣傳,占領思想陣地。

22、講開放,不能不引進國外蘊含著普世價值的文藝作品(如“歌頌”臨難不茍免的《泰坦尼克號》),不能不探討別國“崛起”的軟實力何在。

23、我們應該是擁護真理,從斗爭中尋求真理的百折不撓的戰(zhàn)士,以文藝作品鼓動人民革命斗爭的熱情。

24、如果忽視活生生的創(chuàng)作實踐,滿足于從概念到概念的理論推導,未免會膠柱鼓瑟,削足適履,表面看來雄辯滔滔,卻難以透徹地理解千差萬別的作家,合理地解釋千姿百態(tài)的文藝作品

25、寒蟬凄切:寒蟬: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時,知了發(fā)出凄慘而低沉的聲音。文藝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涼的氣氛和情調。

26、他的這些評論,大多出于自己的愛好,還有就是出自朋友的情誼,他在文藝作品這個天地里,看到了絢麗多彩與雄渾壯美,他把自己的感受形諸筆端,給我們以很好的精神享受。

27、“負的方法”是形象思維支撐下的詩的言說方式,它的運用會使文藝作品進于道,達到對真際世界的認識,并會使之具有一種耐人玩味的風流品格。

28、一大批愛好文藝的藏族知識分子參加到新的文藝隊伍中,創(chuàng)作了一批新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現(xiàn)代文藝作品。

29、漢語方言字主要來源于傳統(tǒng)的字典辭書、地方韻書或方言詞典、民間文藝作品與地名用字,在類型上則可分為本字、訓讀字、假借字與自造字四種。

30、但是,如果對生命和痛苦的漠視可以體現(xiàn)在我們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里,它同樣可以體現(xiàn)到我們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里。事實上,當我們的文藝作品用五光十色的豁達、詩意、頹廢、華麗、放蕩、惡搞,以及最重要的沉默去包裹懦弱時,它正體現(xiàn)在我們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里。劉瑜

31、為文藝創(chuàng)造提供了素材、“藍本”,但要成為文藝作品還必須經(jīng)過“二次創(chuàng)造”、藝術升華,否則,雖然都是原生態(tài),渾樸一片也很可愛,畢竟少了文心匠意。

32、這種不珍惜,小而言之是給獎項本身帶來損失,大而言之是發(fā)揮不出來文藝作品在時代洪流中應當發(fā)揮的鼓舞士氣與凝聚人心的作用。

33、編者在《編輯例言》中說:“我們把純文藝作品的百分比減低,大部分選文都是廣義的實用文。

熱門造句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