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抗捐造句

“抗捐”的解釋

抗捐[kàng juān] 抗捐 抗捐是一個漢語詞語, 拼音是:kàng juān 釋義:是公開反對交納捐稅。

用“抗捐”造句

1、 古代,窮苦百姓抗捐多是因為被逼無奈.

2、 第四章是民變個案的研究,主要以1910年萊陽抗捐抗稅運動和1910年長沙搶米風潮為實例,從微觀角度研究民變。

3、 一次次民生涂炭,一次次的反抗捐稅斗爭,一次次的改朝換代,形成了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怪圈,而且憑皇權(quán)制度自己的力量,無論如何是不可能走出這個怪圈的。

4、 可鬧爺!(可惱也)可鬧爺!居然有人抗捐抗稅!辱罵公差!——抗捐抗稅,加罰十倍;辱罵公差,打死活該!

5、 肖通抗捐鬧事,罪不可恕,如再有抗捐者,肖通就是他們的下場。

6、 聽聞前兩個月三那地區(qū)抗捐起義中,你們同盟會就已經(jīng)派人在里面穿針引線試圖有所作為。

7、 你爹因為抗捐,攪亂征集軍餉秩序,我們準備把他送到奉天去審判。

8、 縣內(nèi)有古金山,東面有瑤人首領梁辰生,西面有僮人首領韋永盛,前年開始,就領導各自寨民反差抗捐!現(xiàn)在也都來歸附,共同抵抗官軍。

9、 我老父得了病,干不了重活,田里繳納的罰捐太多了,官府說我家抗捐,然后,什么都沒了………

10、 并組建鄂陜游擊師,陳先瑞任師長,他帶領部隊積極開展群眾工作,并組織開展抗捐抗稅抗糧、抗丁、抗債的“五抗”。

11、 對此事件的看法咨議局內(nèi)部分成兩派,以議長楊毓泗為首的一派支持官府,污蔑農(nóng)民曲士文為“莠民造反”、“反清抗捐”,主張鎮(zhèn)壓。

12、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斗不止、邊疆戰(zhàn)事不斷、苛捐雜稅沉重,國勢日趨疲弱,農(nóng)民的生活極度困苦,各地民眾紛紛起義抗捐,最終都被各地官府所鎮(zhèn)壓。

熱門造句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