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另謀高就造句
“另謀高就”的解釋
另謀高就[lìng móu gāo jiù] 指另找一份職業(yè),意即辭去原職 金玉舟《趙匡胤》第11章:“所以想賢侄還是另謀高就為好,不知意下如何?”
用“另謀高就”造句
1、 他在此處無法發(fā)揮所長,只好另謀高就。
2、 怎么回事,不是在公司干好好的嗎,要另謀高就了?哪能這回事呢,在說你看誰愿意要我呢。
3、 這是之前一位教習的寓所,那位教習已經(jīng)另謀高就,你不妨在此暫住些日子。
4、 從客觀上講我是為你好,這里并不適合你不如另謀高就,給你看分數(shù),是因為我主觀上認為明人不作暗事。
5、 武陵子早就想脫離《六朝晚報》另謀高就了,報社的空氣使他感到十分沉悶。
6、 有部分畢業(yè)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協(xié)議并不是真正想去工作,而是把用人單位作為跳板,一旦戶口解決了,有了一定工作經(jīng)驗,就要求調動或不辭而別,另謀高就。
7、 我們從未反對過,如果我們真的反對,早就被掃地出門,另謀高就了。
8、 花教練知道李如意已經(jīng)威名掃地,再無必要留在武館,如今見他自動提出辭職,只好順水推船送客出門,于是讓人給他結算了薪酬,打發(fā)他離開武館另謀高就。
9、 相信,有不少作者因此而放棄,或另開新書,或換一個馬甲繼續(xù)努力,甚至因此而另謀高就,完全放棄寫作。
10、 就是基于我的不好表現(xiàn),學校覺得教不了我這樣的學生,讓我另謀高就啊什么的。
11、 有許多是外地人,有的以后會留下來,成為新的京城人,有的會回老家,還有一些人另謀高就,或其他原因,付出的本金必須大家湊錢補還。
12、 放心吧,如果這點困難員工都無法理解,這種員工就讓他們另謀高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