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天下為己任造句
“以天下為己任”的解釋
以天下為己任[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 把國家的興衰治亂作為自己的責任。 《南史 孔休源傳》:“休源風范強正,明練政體,常以天下為己任?!?/p>
用“以天下為己任”造句
1、中國知識分子自古以來就有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傳統(tǒng),對今日之國是置身事外,簡直不大可能。
2、讀書人要以天下為己任,要是每個人都關起門來孤芳自賞,那讀書又有何用?
3、所謂以天下為己任,通俗解釋就是天下都是老子的,天下事就是本人的私事。
4、洋溢著一種以民為本、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及歷史使命感,集納了中下層知識分子的理想人格和價值追求。
5、誰都不愿意以天下為己任,只身去冒風險.
6、“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精神,更讓北大成為一塊精神的圣地。
7、“位卑未敢忘憂國”,以天下為己任,青春熱血獻祖國,頑強地努力,無私地奉獻,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8、這些鏗鏘有力的語言,充分表明了***“以天下為己任”,“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凌云壯志。
9、劉備不時地長吁短嘆,話里話外總是透出一種悲天憫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味道。
10、及蒙任寄之后,竭誠盡節(jié),進引貞良,以天下為己任。
11、李浩然從一個背負國恨家仇的少年,慢慢成長為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真正男兒。
12、這已經(jīng)絕對不再是那個意氣飛揚,以天下為己任的輔政賢王了。
13、要求學生胸懷天下,以天下為己任,公而無私;誠,真實無妄謂之誠。
14、而用中國的標準來說,具備了類似“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才是知識分子;“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則只是知識從業(yè)員。
15、而推動先民創(chuàng)造無數(shù)人類永遠不可企及的奇績的絕非束縛人性發(fā)展的*制和禮教,而是鼓舞人們反抗它的先秦儒家既強調獨立人格,又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
16、宋代朝廷對進士又特別尊重,故有“焚香禮進士”之說。“民”成為“進士”之后自然會發(fā)展出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責任感。這是宋代出現(xiàn)“士以天下為己任”意識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他們已自認為是政治主體,不僅是文化主題或道德主體而已。余英時
17、作為一代文壇宗匠,歐在他詩文中議政論道,表現(xiàn)出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