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詩十首。和陽城驛
商山陽城驛,中有嘆者誰。云是元監(jiān)察,江陵謫去時。
忽見此驛名,良久涕欲垂。何故陽道州,名姓同于斯。
憐君一寸心,寵辱誓不移。疾惡若巷伯,好賢如緇衣。
沉吟不能去,意者欲改為。改為避賢驛,大署于門楣。
荊人愛羊祜,戶曹改為辭。一字不忍道,況兼姓呼之。
因題八百言,言直文甚奇。詩成寄與我,鏘若金和絲。
上言陽公行,友悌無等夷。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離。
次言陽公跡,夏邑始棲遲。鄉(xiāng)人化其風(fēng),少長皆孝慈。
次言陽公道,終日對酒卮。兄弟笑相顧,醉貌紅怡怡。
次言陽公節(jié),謇謇居諫司。誓心除國蠹,決死犯天威。
終言陽公命,左遷天一涯。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歸。
一一皆實錄,事事無孑遺。凡是為善者,聞之惻然悲。
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何世無其人,來者亦可思。
愿以君子文,告彼大樂師。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天子聞此章,教化如法施。直諫從如流,佞臣惡如疵。
宰相聞此章,政柄端正持。進賢不知倦,去邪勿復(fù)疑。
憲臣聞此章,不敢懷依違。諫官聞此章,不忍縱詭隨。
然后告史氏,舊史有前規(guī)。若作陽公傳,欲令后世知。
不勞敘世家,不用費文辭。但于國史上,全錄元稹詩。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