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yáng)州。
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xiāng)愁。
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夕催人自白頭。
譯文注釋
譯文
蜀州東亭,盛放官梅,爾乃勃發(fā)詩興,就像當(dāng)年詠梅揚(yáng)州的何遜。
此時,面對雪景,自然遙遙相思,何況趕上送別客人,恰逢臘梅迎春,不由想起故人。
幸虧沒有寄來折梅,勾起我歲末傷情,賞閱折梅,怎勘那鄉(xiāng)愁繚亂,思緒紛紛。
這里的江邊,也有一棵梅花,漸趨吐蕊,朝朝暮暮,催的我白發(fā)絲絲,繁霜染鬢。
注釋
東閣:閣名。指東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慶縣東。仇兆鰲注:“東閣,指東亭?!币徽f謂款待賓客之所。官梅:官府所種的梅。
何遜在揚(yáng)州:典出《初學(xué)記》卷二十八。何遜:南朝梁詩人。
春:一作“花”。可:一作“更”。
歲暮:歲末,一年將終時。
若為:怎堪。唐王維《送楊少府貶郴州》詩:“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
垂垂:漸漸。
朝夕:時時,經(jīng)常。
創(chuàng)作背景
裴迪,關(guān)中(今陜西?。┤耍缒觌[居終南山,與王維交誼很深,晚年入蜀作幕僚,與杜甫頻有唱和。蜀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崇慶縣。裴迪寄了一首詩《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給杜甫,表示了對杜甫的懷念;杜甫深受感動,便寫此詩作答。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