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湘江如淚色一般又清又深,屈原的冤魂隨浪而去,他的怨恨永無絕期。
夜晚的楓樹林中猿啼使人愁斷腸,唯有穿著蘿帶的山鬼相邀。
埋在土里,身形腐敗,魂魄難以招回,更用說是葬身魚腹了。
只要楚地后人還在,誰會可惜那喂食蛟龍彩絲包的食物?
注釋
漻漻:水清澈貌。
楚厲:指屈原,他投沼羅江而死,無后人、無歸處,古稱“鬼無所歸則為厲”(《左傳》昭公七年),亦可稱“迷魂”,即冤魂。
女蘿山鬼:女蘿,菟絲,一種緣物而生之藤蔓;山鬼,山中之神,或言以其非正神,故稱“鬼”。
猶難復(fù):與“豈易招”均指難以為楚厲招魂,原因是屈子沉江后,身體腐爛了,葬身魚腹了。
困腥臊:屈原自沉,葬身魚腹,故日“困腥臊”。
三戶:指楚人。
彩絲:指五彩絲線扎成的棕子。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此詩的歷史背景和寓意,注家說法不一。近人張采田認(rèn)為是公元848年(大中二年)詩人由桂州(今廣西桂林)鄭亞幕返長安途經(jīng)潭州(今湖南長沙)等地時(shí)作,專吊屈原,并無其他寓意。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nèi)(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xué)價(jià)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shí)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fēng)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fēng)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dòng)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dú)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