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驥子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前年牙牙學語的時候。
就知道問家里來的客人的姓名,也能背誦我的的詩了。
世道不太平可憐驥子還是個小孩子,家中貧困,全部仰仗你母親來照應(yīng)。
未能攜全家一同避難,不知道何時才能互通音信。
全國到處是舉著麾旗的軍隊,戰(zhàn)亂不止。
倘若我能回去跟家人相聚,那就一定要爭取早日見面,決不拖延。
注釋
遣興(xìng):猶“遣意”,也就是以寫詩來消遣之意。
驥(jì)子:杜甫兒子宗武的小名,這一年剛五歲。
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指驥子三歲時,知道問家里來人來客的姓名,能背誦他父親的詩。這是稱贊驥子的穎悟。
渠:他,指驥子。
仰:依賴。
鹿門:山名,在襄陽(今屬湖北)境內(nèi),漢江東岸。東漢末,天下大亂,龐德公攜全家隱居于此。后成為隱居地的代稱,這里意思是未能攜全家一同避難。
不遂:不成。
雁足:事見《漢書·蘇武傳》,大意是,漢求蘇武,匈奴單于詭言已死。漢使得密報,知武在某大澤中,于是聲稱:漢天子射上林苑中,得雁,足系帛書,知武所在。單于大驚,只好放還蘇武。此處指難以料定何時才能互通音信。
軍麾(huī):軍旗。形容全國各地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
戰(zhàn)角:軍中號角。
儻:通“倘”,如果。
免相失:免于相互離散。
遲:延遲。
創(chuàng)作背景
安史之亂爆發(fā)之后,杜甫攜全家從洛陽西攜家北上避難,寄居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756年七月,唐肅宗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杜甫只身前往,中途為叛軍所俘,押至長安,從此與家人天各一方,家庭支離破碎,杜甫回憶前年牙牙學語時嬌趣的憨態(tài),遂作《遣興》遙憶幼子。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