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
文
我無端端離開“遠公”多年了,此刻長安城中清曉聞鐘令我回憶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來。
住一師也許還在室中煮茗讀經(jīng),不覺煙爐中焚香已盡,寒燈也漸漸晦暗。外間童子見天色微明,便打開房門,不想夜來大雪,只見一片銀白,門前的松樹也披滿雪。
注釋
住一師:僧人,一作匡一師。
無事:無端。
遠公:本指東晉廬山東林寺高僧惠遠(一作慧遠),是凈土宗的初祖,此處指住一師。
帝城:指京城長安。
鐘曉:即曉鐘,是唐代京城長安清晨的一大特色,每天拂曉,宮中和各佛寺的鐘聲一齊長鳴,聲震全城。
西峰:指廬山。
爐煙:亦作“ 爐煙 ”。
創(chuàng)作背景
李商隱曾于開成元年(836)奉母遷居濟源(今河南境內(nèi)),在濟源玉陽山學道。此詩為詩人聽到帝城的曉鐘,懷念僧友住一而作。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nèi)(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