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
平明發(fā)咸陽,暮及隴山頭。
隴水不可聽,嗚咽令人愁。
沙塵撲馬汗,霧露凝貂裘。
西來誰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發(fā)安西,路上無停留。
都護猶未到,來時在西州。
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
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
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
山口月欲出,先照關城樓。
溪流與松風,靜夜相颼飗。
別家賴歸夢,山塞多離憂。
與子且攜手,不愁前路修。
譯文注釋
譯文
一個驛站又是一個驛站,驛騎疾馳有如流星一般,
黎明時分從那長安出發(fā),傍晚已經(jīng)越過隴山之顛;
隴水聲聲令人不忍去聽,嗚嗚咽咽多么使人愁煩。
一路風沙塵土撲滿馬汗,晨昏霧氣露水打濕衣衫,
那西方馳來了誰家男兒,自說是新近里立功封官,
上月間從安西啟程出發(fā),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趕。
都護現(xiàn)在尚未到達駐地,出發(fā)時還在那西州旁邊,
十天間越過了浩瀚沙漠,狂風吹起沙土從早到晚。
戰(zhàn)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鮮血灑在路間。
置身萬里之外報效朝廷,自己并無任何追求貪戀。
并非不知邊塞艱難辛苦,豈是為了妻子兒女打算。
邊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關。
溪水聲聲伴著松濤陣陣,在靜夜里颼颼刮過耳邊。
離家之仿只靠歸夢排解,關山塞外離憂縈繞心間,
愿與為友攜手同赴國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注釋
宇文判官: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高仙芝屬下判官,名未詳。判官,節(jié)度使佐吏。
驛:驛站,古時驛道上每隔一段距離設一驛站,為往來官員歇息換馬之所。
驛騎:乘騾馬傳送公文的人。這里指乘馬赴邊的詩人。
平明:天亮的時候。咸陽:秦都咸陽,在今陜西咸陽市東北。此借指唐都長安。
嗚咽:流水聲若斷若續(xù)。子:男兒。
貂裘:貂皮袍子。貂,一種動物,皮料珍,最能御寒。
新封侯:指是時宇文氏新任判官。
前月:上月。
安西:指安西節(jié)度使治所龜茲鎮(zhèn)(今新疆庫車)。
都護:指高仙芝。唐高宗時于龜茲置安西都護府,設都護一人,總領府事。玄宗時更置安西節(jié)度使,治所在安西都護府,節(jié)度使例兼安西都護,故稱安西節(jié)度使為都護。
西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魯番東南哈拉和卓。
沙磧:指沙漠、戈壁。
終朝:從早到晚。
奉:接受并執(zhí)行。
塞垣:邊關城墻。
關:隴山下有隴關,又名大震關。
颼飗(sōu liú):象聲詞。風雨聲。
賴:依靠。
離憂:別離之憂。
子:這里指宇文判官。攜手:比喻互勉共進。
修:長。
創(chuàng)作背景
天寶八載(749),岑參為右威衛(wèi)錄事參軍,充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這首詩即為詩人赴安西途中所作。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