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城路·白狼河北秋偏早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橋又迎河鼓。清漏頻移,微云欲濕,正是金風玉露。兩眉愁聚。待歸踏榆花,那時才訴。只恐重逢,明明相視更無語。
人間別離無數(shù),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佇,連理千花,相思一葉,畢竟隨風何處。羈棲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令夜天孫,笑人愁似許。
譯文注釋
譯文
白狼河以北的邊地,秋季偏早。架于銀河之上的鵲橋又將迎來牽牛星。清晰的漏壺滴水聲隨著時間推移,淡淡的云似乎更濕潤了,這正是金風玉露相逢之時。鵲橋那端,織女的雙眉憂愁地攢聚著,是要等牽牛踏著榆花歸來,才好將心事說與郎聽。卻又只恐,重逢之時,分明相望卻沒有了言語。
人間的別離無數(shù),有多少人,在瓜果的筵席前,向著碧空凝望。連理花,相思葉,隨風飄散到了何處?羈旅之中的我懷思良苦,卻也不及家中妻子,在冷冷清清的空房里,流淚到天明。今夜喜相逢的織女星,笑人憂愁如許。
注釋
白狼河:即大凌河。
星橋:指鵲橋。河鼓:即牽牛星。
清漏:漏,古計時器。清漏,是將時漏中水之清移來形容時漏本身。
金風玉露:化用李商穩(wěn)的《辛未七夕》詩和秦觀的《鵲橋仙》詞。
待歸踏榆花:用唐詩人曾虎《織女牽?!吩姷涔剩骸坝麑⑿木拖衫烧f,借問榆花早晚秋?!?/p>
瓜果筵:古代婦女在七夕時,常在庭中供上瓜果以慶祝牛郎織女相會。
連理:連理樹,比喻夫婦恩愛深重。
相思一葉:用紅葉題詩的典故。
曙:天亮。
天孫:織女星別名。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詠七夕的詞大約作于康熙十五年(1676)“七夕”之日。時納蘭任三等侍衛(wèi),是第一次扈駕出巡塞外。農(nóng)歷七月七日,天上牽??椗喾辏约簠s與妻子分離,于是詞人為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思念之情而寫下這首詞。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guān)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shù)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备挥谝饩?,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