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喂飽馬兒來到城郊野外,登上高處眺望古城襄陽。
仍因墮淚碑而感到悲傷,又想起孔明的宏偉政綱。
城邑從這里遠(yuǎn)分為楚國,山川一半入?yún)堑搅私瓥|。
丘陵在平原上陡然顯現(xiàn),圣人賢人幾乎凋亡一空。
田野樹木斷于蒼茫煙霧,渡口亭樓在晚氣中孤聳。
有誰知道我這萬里行客,緬懷古昔正在猶疑彷徨。
注釋
峴山:又名峴首山,位于湖北襄陽城南九里,以山川形勝和名人古跡著稱。
秣馬:喂馬,放馬。臨:臨近。這里是來到之意?;牡椋航歼h(yuǎn)。
舊都:指古襄陽城。峴山屬襄陽治,名城襄陽當(dāng)漢水之曲,與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距襄陽縣西二十里,為隆中,即臥龍先生草廬對策之地。襄陽故城,即其縣治。
墮淚碣;即峴山上的羊祜碑(碑為方形,碣為圓形。這里即指碑)。
臥龍圖:指諸葛亮的謀略。應(yīng)專指《隆中對》。
“城邑”句:戰(zhàn)國時襄陽為秦、楚交界之處,故云“城邑遙分楚。”
“山川”句:襄陽在漢水之濱,漢水入長江,長漢經(jīng)楚入?yún)?,以上兩句寫在峴山所見遼闊境界。
“丘陵”二句:意思是:丘陵空自高出于平原;而圣賢該有多少已經(jīng)謝世,二無繼起者??畤@自然的變化和人事的代謝。
“野樹”二句:是說遠(yuǎn)處荒野林木,被蒼茫的霧氣遮斷了;渡口的樓臺在傍晚的煙靄中孤零零地聳立著。
萬里客:離家遠(yuǎn)行的游子,指作者自己。
躊躕:憂愁徘徊的樣子。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當(dāng)作于唐高宗調(diào)露元年(679年)陳子昂出蜀入京途中。當(dāng)時作者登臨峴山,不覺發(fā)思古之幽情,寫下這首懷古詩。
陳子昂(約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學(xué)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漢族,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光宅進(jìn)士,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右拾遺。解職歸鄉(xiāng)后受人所害,憂憤而死。其存詩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