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歸晚次潼關懷古
暮春別鄉(xiāng)樹,晚景低津樓,
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
遂登關城望,下見洪河流,
自從巨靈開,流血千萬秋。
行行潘生賦,赫赫曹公謀,
川上多往事,凄涼滿空洲。
譯文注釋
譯文
暮春時滿眼是異鄉(xiāng)的草木,晚景中看到那渡津的關樓。
伯夷曾住過的首陽山,想去瞻仰卻沒有過河的輕舟。
于是登上了潼關城頭眺望,俯瞰著黃河滔滔奔流。
自從黃河把大山分開,從此此地征戰(zhàn)不休,血流成河。
潘岳在此作下行行名賦,赫赫曹公于此顯奇謀。
大河上經(jīng)歷了多少往事,如今只見一片凄涼籠罩著空空的河洲。
注釋
潼關:據(jù)《元和郡縣志》卷二:“潼關,在(華陰)縣東北三十九里,古桃林塞也。關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關?!?/p>
別鄉(xiāng)樹:指岑參在長安的居處。岑參在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后“出入二郡,蹉跎十秋”(《感舊賦》)。為求仕奔波來往于長安、洛陽間。
津樓:指風陵津樓。伯夷:商末士君子。首陽山: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濟縣南。首陽山與華山為黃河所隔。
關城:指潼關城墻。
洪河:指黃河。
巨靈:巨靈,指河神,此處指黃河。
流血:言自古以來此地征戰(zhàn)不休,鮮血染紅了黃河水。一作“流盡”。
潘生:指西晉文人潘岳。他曾西來長安,作《西征賦》。
曹公:即三國曹操,曹操曾西征韓遂、馬超,過關斬將,立下赫赫戰(zhàn)功。
創(chuàng)作背景
《東歸晚次潼關懷古》為岑參早期作品。岑參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二十歲時曾獻書闕下,對策落第。作者失意東歸,晚宿潼關,慨今懷古,睹景生情,大概于此時寫下這首詩。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