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閣記
閣于山與湖之間,山圍如屏,湖繞如帶,山與湖交相襲也。虞山,嶞山也。蜿蜒西屬,至是則如密如防,環(huán)拱而不忍去。西湖連延數(shù)里,繚如周墻。湖之為陂為寖者,彌望如江流。山與湖之形,經(jīng)斯地也,若胥變焉。閣屹起平田之中,無垣屋之蔽,無藩離之限,背負(fù)云氣,胸蕩煙水,陰陽晦明,開斂變怪,皆不得遁去豪末。
閣既成,主人與客,登而樂之,謀所以名其閣者。
主人復(fù)于客曰:“客亦知河伯之自多于水乎?今吾與子亦猶是也。嘗試與子直前楹而望,陽山箭缺,累如重甗。吳王拜郊之臺,已為黍離荊棘矣。邐迤而西,江上諸山,參錯如眉黛,吳海國、康蘄國之壁壘,亦已蕩為江流矣。下上千百年,英雄戰(zhàn)爭割據(jù),杳然不可以復(fù)跡,而況于斯閣歟?又況于吾與子以眇然之軀,寄于斯閣者歟?吾與子登斯閣也,欣然騁望,舉酒相屬,已不免啞然自笑,而何怪于人世之還而相笑與?”
客曰:“不然。于天地之間有山與湖,于山與湖之間有斯閣,于斯閣之中有吾與子。吾與子相與晞朝陽而浴夕月,釣清流而弋高風(fēng),其視人世之區(qū)區(qū)以井蛙相跨峙而以腐鼠相嚇也為何如哉?吾聞之,萬物莫不然,莫不非。因其所非而非之,是以小河伯而大海若,少仲尼而輕伯夷,因其所然而然之,則夫夔蚿之相憐,鯈魚之出游,皆動乎天機(jī)而無所待也。吾與子之相樂也,人世之相笑也,皆彼是之兩行也,而又何間焉?”
主人曰:“善哉!吾不能辯也?!惫靡郧锼w,而書之以為記。崇禎四年三月初五日。
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xué)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zhǔn)北宋之矩矱” 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進(jìn)士,他是東林黨的領(lǐng)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quán)失敗而被革職。在明末他作為東林黨首領(lǐng),已頗具影響。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后降清,仍為禮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