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
- 拼音shàng gōng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周制,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時,加一命,稱為上公。2.漢制,僅以太傅為上公。3.晉制,太宰﹑太傅﹑太保皆為上公。4.公爵的尊稱,亦泛指高官顯爵。5.傳說古有五行之官,封為上公,祀為貴神。其土正曰后土。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后因以上公指社神。6.即太白星。
國語詞典
- 周制,三公八命,出封時,加一命稱為「上公」。
- 《周禮.春官.典命》:「上公九命為伯,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九為節(jié)。」
- 漢時太保太傅的尊稱。
- 《后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論曰》:「吳漢自建武世,常居上公之位?!?/li>
- 公爵。亦泛指高官顯爵。
- 唐.李華〈寄趙七侍御〉詩:「屬詞慕孔門,入仕希上公?!?/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 上公
- 上公指位在三公以上的公。西漢時,有太師、太傅、太保,稱為上公,而東漢上公則僅有太傅一人,但不常設(shè),一般是皇帝初即位時,為總攬朝政才設(shè)。太傅即輔弼國君之官,作為重臣參與朝政,掌管全國的軍政大權(quán)。董卓也稱過太師,位在太傅之上。漢末別置大司馬,位在三公上,大將軍有時也位在三公上。三國時魏國大司馬、大將軍均為上公,第一品。曹睿即位后,任鐘繇為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