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
- 拼音bào yú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鮑魚1〈書〉咸魚:如入~之肆(肆:鋪子),久而不聞其臭。 鮑魚2 [bàoyú]軟體動物,貝殼橢圓形,生活在海中。肉可食。貝殼中醫(yī)入藥,稱石決明。也叫鰒魚(fùyú)。
國語詞典
- 濕的腌魚,味腥臭。
-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會暑,上辒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 《孔子家語.卷四.六本》:「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 一種海產(chǎn)貝類,肉質(zhì)鮮美。參見「鮑」條。
網(wǎng)絡解釋
- 鮑魚
- 鮑魚是名貴的“海珍品”之一,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被譽為海洋“軟黃金”。鮑魚是名貴的海洋食用貝類,被譽為“餐桌黃金,海珍之冠”,其肉質(zhì)細嫩、營養(yǎng)豐富。
- 鮮品可食部分蛋白質(zhì)24%、脂肪0.44%;干品含蛋白質(zhì)40%、糖元33.7%、脂肪0.9%以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一種對人體非常有利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鮑魚因富含谷氨酸,味道非常鮮美。
- 鮑魚(Abalone),其名為魚,實則非魚,種屬原始海洋貝類,單殼軟體動物。由于其形狀恰似人的耳朵,所以也叫它“海耳”(Sea-ear)。鮑魚通常生長在水溫較低的海底,足跡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公認最佳產(chǎn)地為日本北部和墨西哥,我國東北部也是傳統(tǒng)產(chǎn)區(qū)。全世界已命名的216種鮑魚中,分布在我國沿海的鮑魚有7種,其中又以北部渤海灣出產(chǎn)的皺紋盤鮑和東南沿海的雜色鮑最為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