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竹
- 拼音rén miàn zhú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竹名。節(jié)密而凸,如人面狀,故名。多栽于庭園,以供觀賞,其干可作手杖、釣竿等。
網(wǎng)絡解釋
- 人面竹
- 人面竹(學名:Phyllostachys aurea Carr. ex A. et C. Riv.):禾本科剛竹屬植物。竿勁直,高5-12米,粗2-5厘米;中部節(jié)間長15-30厘米,基部或有時中部的數(shù)節(jié)間極縮短;籜環(huán)幼時生一圈白色易落的短毛?;X鞘背面黃綠色或淡褐黃帶紅色,無***;籜舌很短,淡黃綠色,;籜片狹三角形至帶狀,開展或外翻而下垂,。末級小枝有2或3葉;葉鞘無毛;葉耳及鞘口繸毛早落或無;葉舌極短;葉片狹長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2厘米,寬1-1.8厘米?;ㄖΤ仕霠?,長3-8厘米;佛焰苞5-7片,長15-18毫米。小穗含1-4朵小花,上部者不孕;小穗軸節(jié)間無毛;穎0-2片;外稃與穎相類似但較長,長15-20毫米,具多脈;內(nèi)稃與外稃等長或較短,脊上具纖毛,脊間具2或3脈,脊外兩側各有2-5脈;鱗被長3.5-5毫米,被微毛;花藥長10-12毫米;柱頭2,羽毛狀。穎果線狀披針形,長10-14毫米,直徑1.5-2毫米,頂端宿存花柱的基部。筍期5月中旬。
- 庭園常見觀賞竹種,于庭院空地栽植。稈可做手杖、釣魚竿、傘柄等工藝品。筍鮮美可食。
- 產(chǎn)黃河流域以南各省區(qū),但多為栽培供觀賞,在福建閩清及浙江建德尚可見野生竹林。世界各地多已引種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