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節(jié)
- 拼音nǚ ér jié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明·清時京城女子習俗之一。
- 指七夕。
國語詞典
- 明清時的民間習俗。每年農歷五月初一至初五,未婚少女皆梳妝打扮,頭簪石榴花;已婚婦女亦歸寧回家看父母,稱為「女兒節(jié)」。
- 明.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城東內外.春場》:「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飾小閨女,簪以榴花,曰女兒節(jié)?!?/li>
-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五月.端陽》:「飾小女盡態(tài)極妍,已嫁之女亦各歸寧,呼是日為女兒節(jié)?!?/li>
網(wǎng)絡解釋
- 女兒節(jié)
- 夏歷三月初三為上巳日。古時以夏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稱為“上巳”,所以這天又叫“上巳節(jié)”。三月初三多逢巳日。這天,人們把薺菜花鋪在灶上以及坐、睡之處,認為可除螞蟻等蟲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內,認為衣服可以不蛀;婦女把莽菜花戴在頭上,認為可以不犯頭痛病,晚上睡得特別香甜。 上巳也稱為女兒節(jié)。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端陽”條下亦云:“呼是日為女兒節(jié)?!?/li>
- 七夕又是女兒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另外還有流行于四川廣元一帶的女兒節(jié)。相傳,唐朝女皇武則天的母親在廣元游河灣時遇黑龍感孕,于農歷正月二十三日生下武則天。故舊時民間以此日為武則天會期。這天,人們成群結隊到皇澤寺、則天壩和嘉陵江畔游玩。婦女們穿戴一新,相互邀約沿河灣暢游,以討吉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此活動曾一度中斷。1988年,廣元市政府決定恢復這一民間節(jié)日,并定名為 “女兒節(jié)”,將節(jié)期定在公歷9月1日。
- 中國女兒節(jié)的說法有很多。每年三月初三、五月端午、七月初七都被國人稱為女兒節(jié)。1988年,廣元市政府決定恢復這一民間節(jié)日,并定名為 “女兒節(jié)”,將節(jié)期定在公歷9月1日。
- 西安大唐感業(yè)寺地區(qū),流傳有武則天九月初八出生于此,九月初八出寺回宮的故事。在大唐感業(yè)寺周邊,自古有“九月初八女兒節(jié)”的活動。所有生女兒的人,這天帶著女兒來祈福。
“女兒節(jié)”單字解釋
兒:1.雄性的:~馬?!贰?2.后綴(注音作r)。 3.名詞后綴,主要有下面幾種作用。a)表示?。号鑳?、棍兒、窟窿兒、小車兒。b)表示詞性變化:吃兒、蓋兒、卷(juǎn)兒(動詞名詞化...
女:[nǚ] 1.女性,女子,女人,婦女:~士。~工。男~平等。 2.女兒:一兒一~。 3.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rǔ] 文言代詞,你:~等。~將何往?...
節(jié):[jié] 1.物體段與段之間連接的地方:竹~。關~。 2.段落:章~。 3.量詞。表示分段的物體:兩~煙筒。 4.節(jié)日;時令:國慶~。清明~。 5.事項:禮~。細~。 6.限制;儉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