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
- 拼音zhāng xiàn zhōng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明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字秉吾,號敬軒,延安柳樹澗(今陜西定邊東)人。出身貧苦。初從軍,因被人陷害革役。后參加陜北農(nóng)民起義,成為起義軍首領之一。1635年與高迎祥聯(lián)兵東進,攻破安徽鳳陽,焚燒皇陵。1638年曾接受明政府“招撫”,次年東山再起,相繼破襄陽,取武昌,克長沙。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1646年清兵南下,他率軍抵御,不久在四川西充鳳凰山遭伏擊,中箭身亡。
國語詞典
- 人名。明朝末年延安府(治今陜西膚施縣)人,生卒年不詳。陰謀多智。崇禎年間占據(jù)武昌,攻陷成都,僭號稱大西國王,所過之處屠殺慘烈,后為清軍所殺。
網(wǎng)絡解釋
- 張獻忠 (明末農(nóng)民軍領袖)
- 張獻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號敬軒,外號黃虎,陜西定邊縣人,明末農(nóng)民軍領袖,與李自成齊名,大西政權的建立者。
- 張獻忠出身貧苦家庭,從小聰明倔強,跟著父親做小生意,販賣紅棗。他當過捕快,后又來到延綏鎮(zhèn)當一名邊兵。生性剛烈,愛打抱不平,為此幾乎丟了性命。崇禎年間,組織農(nóng)民軍起義,1640年率部進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即帝位,其起事后,克鳳陽、焚皇陵、破開縣、陷襄陽,勝戰(zhàn)連連。崇禎十六年克武昌,稱大西王,次年,建大西于成都,即帝位,年號大順。1646年,清軍南下,張獻忠引兵拒戰(zhàn),在西充鳳凰山被流矢擊中而死。
- 張獻忠多有奇聞異事流傳,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寶、掩旗息鼓等。對此史學界也一直存在爭議。
- 過去封建統(tǒng)治階級把張獻忠誣蔑為“殺人狂”、“殺人魔王”等等,流毒既廣且深,特別在四川留下的惡劣影響更不容忽視。至今大多數(shù)人都程度不同地受到過所謂“八大王剿四川”的傳說影響。
- 2015年年底,相關機構專家對江口沉銀遺址出水文物進行了鑒定,最后達成了一致意見,基本確認眉山市彭山區(qū)“江口沉銀遺址”為歷史記載的張獻忠沉銀中心區(qū)域之一。最為珍貴的是發(fā)現(xiàn)了張獻忠的金封冊,經(jīng)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