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舞之鶴
- 拼音bù wǔ zhī hè
- 注音ㄅㄨˋ ㄨˇ ㄓㄧ ㄏㄜˋ
- 成語繁體不舞之鶴
- 成語解釋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 成語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不肯舞?!?/li>
-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用來譏諷人無能
- 成語例子方宰淄時,松裁弱冠,過蒙器許,而駑鈍不才,竟以不舞之鶴為羊公辱。(清蒲松齡《聊齋志異 折獄》)
-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英語翻譯the crane that does not dance--incapable
- 近義詞無能之輩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o排調》:“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驮囀跪寔恚瑲詺俨豢衔??!焙笠蛞浴安晃柚Q”喻名不副實。
國語詞典
- 羊叔子向客人夸耀自己所養(yǎng)的鶴善舞,但是鶴在客人面前卻羽毛松散,不肯起舞。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后用以比喻人無能而出丑。
- 《聊齋志異.卷九.折獄》:「過蒙器許,而駑鈍不才,竟以不舞之鶴為羊公辱?!?/li>
網(wǎng)絡解釋
- 不舞之鶴
- 不舞之鶴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ù wǔ zhī hè,意思是指比喻名不副實的人。
“不舞之鶴”單字解釋
不:[bù] 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唷!洕?。~一定?!芎?。 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法?!?guī)則。 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之:1.往:由京~滬。君將何~? 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不得。取~不盡。操~過急。言~成理。取而代~。有過~無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稱代詞。虛用,無...
舞:1.按一定的節(jié)奏轉動身體表演各種姿勢:~蹈?!??!恕!珪?。~劍?!?。~曲。~臺。 2.耍弄:~弊?!呐?..
鶴:鳥,頭小頸長,嘴長而直,腳細長,后趾小,高于前三趾,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雙棲,常在河邊或沼澤地帶捕食魚和昆蟲。種類很多,常見的有丹頂鶴、白鶴、灰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