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明
- 拼音zì zhī zhī míng
- 注音ㄗㄧˋ ㄓㄧ ㄓㄧ ㄇㄧㄥˊ
- 成語解釋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duì)自己有正確的估計(jì)。 能正確認(rèn)識(shí)自己、了解自己的長(zhǎng)處和短處他真是個(gè)毫無自知之明的、狂妄的人人貴有自知之明
- 成語出處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li>
-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 成語例子瞿秋白《亂彈 水陸道場(chǎng)》:“然而阿斗有自知之明,自己知道昏庸無用?!?/li>
-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成語辨形明,不能寫作“鳴”。
- 英語翻譯know one\'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 日語翻譯おのれを知(し)る明(めい)
- 俄語翻譯знать себя <познай самого себя>
- 其他語言<德>Selbsterkenntnis<法>se faire une idée juste de soi <se connaǐtre bien>
- 近義詞自慚形穢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self-knowledge;wisdom to know oneself]能正確認(rèn)識(shí)自己、了解自己的長(zhǎng)處和短處
- 他真是個(gè)毫無自知之明的、狂妄的人
- 人貴有自知之明
外語翻譯
- 英語:knowing oneself (idiom), self-knowledge
- 德語:Selbsteinsch"atzung (S), Selbsterkenntnis (S)
- 法語:(expr. idiom.) se faire une idée juste de soi-même
國(guó)語詞典
- 語本《老子.第三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怪改芮宄牧私庾陨淼哪芰?、優(yōu)缺點(diǎn),即對(duì)自己有正確的認(rèn)識(shí)。
- 宋.蘇軾〈與葉進(jìn)叔書〉:「仆聞?dòng)凶灾髡撸怂灾??!?/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 自知之明
- 自知之明是一個(gè)漢語成語,拼音是zì zhī zhī míng,指了解自己的情況,能正確認(rèn)識(shí)自己的長(zhǎng)處與短處。 出自《老子》。
“自知之明”單字解釋
之:1.往:由京~滬。君將何~? 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不得。取~不盡。操~過急。言~成理。取而代~。有過~無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稱代詞。虛用,無...
明:1.明亮(跟“暗”相對(duì)):~月。天~。燈火通~。 2.明白;清楚:?jiǎn)枴?。講~。分~。去向不~。 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duì)):~說?!睢!珳??!珮屢锥?,暗箭...
知:[zhī] 1.曉得,明了:~道?!ㄖ!X(有感覺而知道)。良~?!松迫?。溫故~新。~難而進(jìn)?!檫_(dá)理。 2.使知道:通~?!?。 3.學(xué)識(shí),學(xué)問:~識(shí),求~。無~。...
自:1.自己:~動(dòng)?!l(wèi)。~愛。~力更生?!浴Z?!鎶^勇?!櫜幌尽2弧苛?。 2.自然;當(dāng)然:~不待言。公道~在人心。兩人久別重逢,~有許多話說。 3.姓。 4.從;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