豸
zhìㄓˋ-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部首豸
- 總筆畫7畫
- 部外筆畫0畫
- 結(jié)構(gòu)單一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3443533
- 筆順順序撇/點/點/撇/彎鉤/撇/撇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8C78
- 五筆eer|etyt
- 倉頡bshh
- 鄭碼pqa
- 四角20222
“豸”字的意思
[zhì]
古書上指沒有腳的蟲子。[蟲豸]舊時對蟲子的通稱。
[zhài][冠豸山]山名,在福建省連城。
“豸”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豸
zhì ㄓˋ
古書上說的沒有腳的蟲:蟲~(蟲子的通稱)。 〔獬~〕見“獬”。 解決。英語 KangXi radical 153; legless insects; a legendary beast
德語 Radikal Nr. 153 = Reptil, Katze, kleines haariges Tier, mystisches Tier (S)
法語 insecte rampant,153e radical
“豸”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豸 zhì
〈名〉
(1) 本指長脊獸,如貓、虎之類。引申為無腳的蟲,體多長,如蚯蚓之類 [an insect without feet or legs]
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稜栄拧?/p>
(2) 又如:豸豸(獸背隆長的樣子)
詞性變化
◎ 豸 zhì
〈動〉
通“解”。解決 [solve]
使子逞其志,庶有豸乎?!蹲髠鳌?/p>
“豸”字的辭典解釋
豸ㄓˋzhì名
爬蟲類的總稱?!墩f文解字·豸部》:「豸,獸長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殺形。」
參見「[[獬豸]]」條。
辦法。《左傳·宣公十七年》:「使郤逞其志,庶有豸乎!」
二一四部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