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字的意思
1.簪子,舊時用來別住頭發(fā)的一種飾物。用金屬、玉石、骨頭等制成。
2.插;戴:~花。
“簪”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簪
zān ㄗㄢˉ
用來綰住頭發(fā)的一種首飾,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別在頭發(fā)上:~子。金~。玉~?!t(做官者顯貴之稱)。~紳。插,戴:~戴。~菊?!P(古人朝見,插筆于冠,以備記事)?!耍ü糯艘杂浭拢⒐P以備寫,臣僚奏事執(zhí)笏簪筆。故亦稱做官)。英語 hairpin, clasp; wear in hair
德語 Haarnadel (S)
“簪”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簪
簮 zān
〈名〉
(1) (形聲。從竹,賛( zǎn)聲。古文字形,象針形頭飾形。本義:簪子。古人用來插定發(fā)髻或連冠于發(fā)的一種長針) 同本義 [hairpin]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韓非子》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2) 又如:簪冕(冠簪與冕服);簪紱(簪,冠簪;紱,絲制的帽帶);簪裾(古時顯貴所穿著的服飾);簪纓縉紳(比喻仕宦之人)
詞性變化
◎ 簪 zān
〈動〉
(1) 插戴在頭上 [wear in one’s hair]
西門豹簪筆磬折,向 河立待良久。——《史記·滑稽列傳》
乃簪一花。——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2) 又如:簪朵(猶簪花,戴花);簪掛(簪花掛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帶光彩耀眼);簪冠(插簪于冠);簪花(戴花);簪菊(古人習俗,于重陽節(jié)插戴菊花以避邪延年)
(3) 連綴 [stitch meet]
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儀禮·士喪禮》
(4) 又如:簪合(折簪重合。指女子喪夫后再遇意中人而結為夫婦);簪蒿席草(以蒿作簪,以草為席。形容生活艱苦)
“簪”字的辭典解釋
古人用來綰發(fā)或固定頭冠的頭飾。 如:「頭簪」?!妒酚洝ぞ硭木拧ね馄菔兰摇罚骸阜蛉嗣擊㈢磉殿^。」唐·杜甫〈春望〉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挂卜Q為「簪子 」。
動插、戴。唐·李嶠〈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詩:「并輯蛟龍書,同簪鳳皇筆?!顾巍ぬK軾〈答陳述古〉詩二首之一:「城西亦有紅千葉,人老簪花卻自羞。」
連綴。《儀禮·士喪禮》:「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jié)h·鄭玄·注:「簪,連也?!?/p>簪ㄗㄣzēn
(一)之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