穄
jìㄐㄧˋ- 拼音jì
- 注音ㄐㄧˋ
- 部首禾
- 總筆畫16畫
- 部外筆畫11畫
- 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3123435445411234
- 筆順順序撇/橫/豎/撇/點/撇/橫撇/橫鉤/點/點/橫撇/橫鉤/捺/橫/橫/豎鉤/撇/點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7A44
- 五筆twfi
- 倉頡hdbof
- 鄭碼mfrb
- 四角27991
“穄”字的意思
穄子,即糜子。參見“糜(méi)”
“穄”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穄
jì ㄐㄧˋ
◎ 〔~子〕一年生草本植物。亦稱“糜子”。
英語 panicled millet
法語 (nation)
“穄”字的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穄 jì
〈名〉
穄子,不粘的黍類,又名“糜( méi)子” [broomcorn]。如:穄米(去殼后的穄子)
“穄”字的辭典解釋
穄ㄐㄧˋjì名
一種形似黍,但性不黏的糧食作物。唐·釋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卷一五·十誦律》穄米引《說文解字》:「穄,糜也。似黍而不黏者。」《宋史·卷一七四·食貨志上》:「谷之品七:一曰粟,二曰稻,三曰麥,四曰黍,五曰穄,六曰菽,七曰雜子?!鼓铣巍U照〈園葵賦〉:「拂此葦席,炊彼穄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