獺
tǎㄊㄚˇ- 拼音tǎ
- 注音ㄊㄚˇ
- 部首犭
- 總筆畫19畫
- 部外筆畫16畫
- 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3531251234352511134
- 筆順順序撇/彎鉤/撇/橫/豎/橫折/橫/豎/撇/點/撇/橫撇/橫鉤/豎/橫折/橫/橫/橫/撇/點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737A
- 五筆qtgm|qtsm
- 倉頡khdlc
- 鄭碼qmrl
- 四角47286
“獺”字的意思
見“獺”。
“獺”字的基本解釋
● 獺
tǎ ㄊㄚˇ
〔水~〕哺乳動物,腳短,趾間有蹼,體長七十餘釐米。晝伏夜出,善游水,食魚、蛙等,毛棕褐色,是珍貴的襲皮。 〔旱~〕哺乳動物,前肢發(fā)達善掘土,毛皮可制衣帽。是鼠疫的傳播者。亦稱“土撥鼠”。 〔?!巢溉閯游铮w圓而長,毛皮很珍貴。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通稱“海龍”。
英語 otter
德語 Otter (lat: Lutrinae, ein S"augetier) (S, Bio)
法語 loutre
“獺”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獺
獺 tǎ
〈名〉
幾種水棲的食魚鼬科動物的任一種,主要屬於幾乎全世界都有分佈的水獺屬 [otter]
獺,如小狗,水居食魚。從犬,賴聲?!墩f文》
獺祭魚?!秴问洗呵铩っ洗骸?/p>
故爲淵毆魚者,獺也。——《孟子》
又如:獺皮;海獺;獺祭
常用詞組
獺祭
“獺”字的辭典解釋
獺ㄊㄚˋtà 名
動物名。哺乳動物綱食肉目。分水獺、海獺、旱獺三種。
獺ㄊㄚˇtǎ(一)之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