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清廷造句
“清廷”的解釋
清廷[qīng tíng] 清廷 清廷是對清朝宮廷、中央政府等統(tǒng)治機構的總稱。在清朝內廷指乾清門以北的宮殿群,乾清門以南則是外朝。
用“清廷”造句
1、清廷妄圖利用袁世凱以茍延殘喘。
2、清廷腐敗,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孫中山先生便起來號召人民進行革命。
3、辛亥革命的一系列起義最終將清廷打倒,并一舉建立起了民主國家;當觀看它的百年紀念活動之時,我想起了這個葉公好龍的故事。
4、清末革命軍一起義,腐敗的清廷毫無招架之力,瞬間就如摧枯拉朽般地被推翻了。
5、孫中山先生在發(fā)動革命初期隱姓埋名,以避清廷耳目。
6、列強鯨吞虎據,使清廷驚慌失措。
7、最后,清廷對蒙地人口封禁政策與其弛禁政策相矛盾。
8、順治年時,“龍興之地”的盛京地區(qū)農業(yè)歉收,清廷為恢復生產,采取了重新分配旗地,鼓勵滿族返回盛京,招漢人出關開墾等措施。
9、接下來闡述清廷對朋黨政治的打擊和防范,并提及了順治朝發(fā)生的幾次文字獄。
10、清廷遜位后,一百多名遺老客居德人占據的青島。
11、李得倉接受清廷招撫之后,成為地方官員,負有安撫一方百姓的責任。
12、宣統(tǒng)時期,為挽救財政危機,清廷下決心將西方預算制度移植中土。
13、天祿琳瑯珍籍存于清皇宮昭仁殿中,是清廷收藏的歷代善本珍籍的精華。
14、而清廷卻因內亂外患,暫緩堵塞決口,致使黃水泛濫二十余年,山東運河北段完全阻塞。
15、進口銅料減少對鑄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清廷采取的應對措施在相當程度上緩解了這種影響,用傳統(tǒng)的“錢荒”說來解釋該現象是不恰當的。
16、1866年清廷在福州馬尾創(chuàng)辦船政學堂,創(chuàng)造了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許多奇跡。
17、通過端方,本文論述了部分地方督撫和清廷官吏在中國早期現代化中所起的暫時的領導與推動作用,同時也分析了他們所遭遇的困難和面對的兩難處境。
18、從此清廷獲得穩(wěn)定新疆的生力軍,同時這種盟旗制度增強了當地人民的政治向心力和文化認同感。
19、他是清廷的軍官,如今要他做這謀反的事情,他是萬萬不敢的,千推萬阻,絕不肯當這個都督。
20、當時清廷腐敗,各級官員都希望偷安旦夕,粉飾升平,怕聞謀反案件。
21、但因黃花崗事件后,清廷對他這個國外回來的學子越來越不放心。
22、6日,清廷諭令裕祿“督飭各軍,先將東局洋匪悉數殄滅;一面合力攻取紫竹林,以次恢復大沽口炮臺”,并強調“總以堵截北竄之路為第一要著”。
23、但清廷聽不進逆耳忠言,終于使國家日趨一日衰弱,人民對國家喪失信心,不得不把這個國家推翻。
24、這時,阿睦爾撒納的部落奉清廷之命移牧于烏里雅蘇臺,乾。
25、太后聽取了在清廷任職的德國人湯若望提出“因玄燁出過天花,有免疫力,適合繼位”的諫言,深思熟慮后,堅持立皇三子玄燁。
26、但因國父奔走革命,席不暇暖,行蹤又須保持隱密,以防清廷追捕,所以他在美國各地的言行,甚少留下文*記錄。
27、比較一下照片上右邊第三人,其他書中,位于照片右側簽約的清廷全權代表除奕劻、李鴻章外的第三人的臉常漫漶難辨,而此次展出的歷史原照揭開了謎底,這第三個代表為外務部右侍郎聯(lián)芳。
28、清軍入關后,他南奔避禍,期望南明政權恢復舊土,但無望而北返,也無意隱居埋名,最終投效清廷,榮寵備至。
29、但歷史上,明末川東總兵劉鏞在此大戰(zhàn)張獻忠,清代白蓮教主王聰兒憑此天險與清廷主將德楞泰對峙。
30、正當“女子北伐隊員”準備大干一場時,1912年4月“南北議和”,清廷退位。
31、曾兩次上疏,為清廷出“教誨、甄別、保舉、超擢”之策,為朝延賞識。
32、聽罷青霞的話,大家深為感動,想不到清廷誥封的“一品夫人”竟有如此一般的雄心壯志。
33、后來,首領孤拔心力交瘁病死海上,法國政府只好宣布與清廷議和,撤出*彎。
34、翌年加入拒俄義勇隊,憤清廷庸懦誤國,立志實行革命。
35、此役可能李鴻章愛惜羽毛,十九日報奏清廷,劉銘傳之敗是鮑超的湘軍會剿誤期所致,導致鮑超及曾國荃對李及劉將湘軍之功反而變成有過,非常不滿。
36、說什么,袁世凱若能先推翻清廷,便舉他為大總統(tǒng),優(yōu)待清室;南北滿漢出力將士,各享其應得之優(yōu)待,并不負戰(zhàn)時害敵之責任,同時組織臨時會議,恢復各省秩序。
37、我怎么會投降清廷,做貳臣賊子,遭千古唾棄。
38、而有意思的是,三天之后清廷內閣果然做出了答復,對這份“哀的美敦書”中所提條件幾乎全部照準。
39、這當然是有關清廷大局穩(wěn)定的大事,于是朝廷派專人在江寧審訊,十八名被捕者不分首從,統(tǒng)統(tǒng)判處死刑。
40、法艦進逼*彎,南中國海戰(zhàn)云密布,清廷“兩宮宵旰憂勞,其時內外臣工,無不以*彎無備為恨。
41、“甲午戰(zhàn)敗*彎割讓,蚶江海防官署隨之關閉,后清廷海防弛廢,蚶江分汛防區(qū)日蹙,至清末亦廢。
42、看見有人指摘滿清暴行,揭露清廷愚昧落后*制的丑態(tài),就坐臥不寧,奮袂而起,就要拋出一頂大漢族主義的帽子,破壞民族團結的帽子,咆哮恫嚇不已。
43、不要緊,我們要的是精兵簡政,兵少了,指揮更加統(tǒng)一靈活了,也讓清廷放心了,這是上上之策。
44、縱觀全國上下,張勛認為已升任為奉天省長的張作霖手握重兵,最主要是他曾深感張作霖對清廷的耿耿忠心,乃派人進行聯(lián)絡。
45、清廷派沈葆楨為欽差大臣渡海辦理臺防事務,駐守閩安鎮(zhèn)的左、右營官兵隨沈葆楨赴援*彎。
46、梁啟超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政聞社,盡管因清廷對康、梁的通緝令而無法登記,但仍可憑借報刊的平臺發(fā)表大量言論,并與革命派展開論戰(zhàn)。
47、經歷了清廷與八國聯(lián)軍的內外夾擊,一度領導了幾千拳民鬧津門的大師姐,如今難免也心灰意冷起來。
48、楊氏昆季中,德森先生回國后于宣統(tǒng)三年,應清廷留學生考試及格,授商科進士。
49、義和團過后,在清廷以“剿撫兼施”手段平服匪患時,張作霖經新民知府增韞保薦,于光緒二十八年受清廷招撫。
50、嘉慶、道光年間,清廷對圓明園的重飾修葺仍時有進行,并將五園中的春熙園和熙春院重新改賜皇親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