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擱柵造句
“擱柵”的解釋
擱柵[gé zhà] 擱柵 擱柵,中文詞匯之一,意思指從墻到墻平行布置,放在梁或大梁上來支承鋪面、鋪地石板或者天花板的板條或釘板條的木條。
用“擱柵”造句
1、 方木擱柵形成的基礎層,是整個結構的跨度奠定。
2、 若干個平頂擱柵從一面墻伸向對面的墻。
3、 有的擱柵上面的地板背面沒有涂封固底漆,水泥地的潮氣漫上來,使地板受潮,也會使地板起拱。
4、 時間一長,地板與擱柵松動分離,會“咯吱咯吱”發(fā)出響聲。
5、 橫梁很相似于通常的鋼筋擱柵。
6、 其它厚度的最大擱柵間距需要通過實驗確定。
7、 屋面兩坡的下方,檐口的連系梁支承在平頂擱柵之上.
8、 這些擱柵由墻支承著,也可能還受內部承重問壁支承,在很大程度上與樓板擱柵受基墻和大梁支承的情況相同。
9、 阿翅坡屋頂是坡屋頂樣式的變化,其中擱柵超出了城墻邊繼續(xù)。
10、 并在橫梁上附加了龍骨和樓板擱柵。
11、 木結構建筑的方式很多,其中以木工字擱柵結構的屋頂在我國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12、 架空式木地板是在地面先砌地壟墻,然后安裝木擱柵、毛地板、面層地板。
13、 有助于房子的光線和開放感的其他內容包括薄金屬扶手,裸露的天花板擱柵,和懸臂式木樓梯踏板。
14、 在獨立支撐的墻壁表面是當?shù)氐男鋷r石,一個輕質的,獨立的金屬結構被抬高,柱子和屋頂由C部分鋼鐵擱柵和金屬薄片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