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辯難造句
“辯難”的解釋
辯難[biàn nàn] 辯難 辯難,詞語,讀作“biàn nàn”,指辯駁或用難解答的問題質(zhì)問對方。
用“辯難”造句
1、你們不要互相辯難了,這樣解決不了問題.
2、對持不同看法的同志進行了辯難。
3、第三部分,主要從神仙傳說、發(fā)問辯難、高士思想、諷頌結(jié)合這四個方面來闡述兩漢隱逸意識的表達方式。
4、對研究課來說,彼比辯難這種交流是最為重要和基本的。
5、他低劣的出現(xiàn)蒙受了老板的辯難。
6、評晚清兩種文化觀念的首次公開辯難.
7、在“辯即邏輯”的傳統(tǒng)研究模式中,劉劭的“辯難”思想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研究。
8、這個過程充滿了反復的討論、辯難、駁詰與權(quán)衡。
9、偏魯叔陵與他辯難,卻是獨出己見,持論明通,轉(zhuǎn)使賈黃兩宿儒無詞可駁,也不免應對支吾。
10、那是一種共同實踐,彼此辯難的互動過程,它體現(xiàn)為不斷的交談,尋求啟示,提出問題,不求定論,有如禪家的公案,修行的細節(jié)。
11、繼上品極精彩的辯難之后,八股作為明代取士重中之重,自然也會在本文前期占上極大比重。
12、由于“十七年”時期文學批評文體強烈的政論色彩,所以在結(jié)構(gòu)方面潛在地存在著“辯難體”的特征。
13、堂堂國民黨馬*席竟然親自拿出個小本子低頭猛做筆記,卻對所聽到的宏言讜論既無辯難,也無贊否,彷彿只是抄完歸檔存查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