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雕蟲造句
“雕蟲”的解釋
雕蟲[diāo chóng] 雕蟲 雕蟲引之“蟲”已被理解為動物界的“蟲”。如王力先生稱其書齋為“龍蟲并雕齋”,龍蟲并舉,其義明也。他說:“我的文學作品(包括翻譯的作品)以及一切普及性文章(包括一些演講)都該算‘蟲’”。
用“雕蟲”造句
1、筆銘:朝作書,暮作書,雕蟲篆刻胡為乎?投筆方為大丈夫。墨銘:墨磨日短,人磨日老。寸陰是競,尺璧勿寶。黃興
2、這些只不過是雕蟲小技罷了。
3、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4、這不過是雕蟲小技,讓大家見笑了。
5、這點雕蟲小技,瞞不過他的眼睛。
6、他將智力上雕蟲小技的小網(wǎng)撒向宇宙廣浩的海洋。
7、區(qū)區(qū)雕蟲小技,何勞掛齒。
8、我這些雕蟲小技,有辱尊目,實在抱歉。
9、區(qū)區(qū)雕蟲小技,何勞掛齒。
10、小張偷換牌的那點雕蟲小技怎逃得過大李的眼睛,他剛一有動作就被大李抓了個正著。
11、他很嫻熟地就靠上了岸,這對他來說只是雕蟲小技而已。
12、我寫的這張廣告牌不過是雕蟲小技,難登大雅之堂。
13、這些雕蟲小技,實在難登大雅之堂。
14、他這種雕蟲小技,也敢拿出來丟人現(xiàn)眼,真笑死人了!
15、我畫的山水畫,雕蟲小技,難登大雅之堂。
16、她跳皮筋技術太高超了,想起我那一丁點雕蟲小技,真是自愧不如?。?/p>
17、雕蟲小技居然解決了大問題,真令人匪夷所思。
18、他客氣地直說這些戲法,雕蟲小技而已。
19、總之,導入絕非雕蟲小技,不足掛齒,而應該把它看成是一門藝術。
20、但大多數(shù)工程師都覺得這些雕蟲小技根本算不上"發(fā)明",不值得申請專利。
21、觀眾可以自由報名參加選秀,展示自己的各種雕蟲小技,贏取至尊摩登青年稱號,并獲取豐厚的獎品。
22、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蟲小技,實無集印之必要,真像魯迅先生所說的,讓它隨風而逝吧。
23、那位大魔術師說,吞劍入腹也不過是雕蟲小技,想來他一定有驚人的技藝了。【造句 網(wǎng)】
24、做粉筆雕刻對他來說雖只是個雕蟲小技,但他仍很耐心地示范做給學生。
25、但是,由于教學技藝往往被當作“雕蟲小巧”而忽視,加之管理數(shù)學歷史較短,迄今,在教材、教法的成就遠不能與工程數(shù)學相比。
26、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癡人則一也。余今大夢將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
27、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28、雖然她花了幾小時修理電腦,他卻無視她的努力,斥之為"雕蟲小技"。
29、摘要游藝本是儒者歷練性情與德業(yè)的重要科目,卻被道家莊子視為"雕蟲小技"。
30、他注意到,在黑客界內部,阻斷服務攻擊以及類似的攻擊方式只能算是雕蟲小技,甚至還不夠格被稱作真正的“黑”。真正的“黑”是要對一個網(wǎng)絡造成真正的危害,而不是暫時關掉一個網(wǎng)站。
31、你就會這些雕蟲小技,無非就是雞鳴狗盜之徒罷了。
32、凡刻紅剪翠,雕蟲小技,津津于一得之見,其所為作,僅聊供耳目之娛,其于人之心靈徒增堵塞者,此小家氣象耳。
33、這位老者穿著青灰的錦袍,白發(fā)朱顏,慈眉善目,怕是已經(jīng)有上百歲的年紀!林辰抱以拳禮,“老前輩客氣了,雕蟲小技而已!”。
34、此刻的龍曉驚詫不已,他實在沒有想到這種按心意轉移身體的法術,居然在整個密籍里還算是雕蟲小技.
35、他的雕蟲小計,當場被民警揭穿。
36、倘尋章摘句做雕蟲斷章而取義,論語有言: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37、劉夢熊:日本政治向右轉,實為政客雕蟲小技2012年12月22日10:41。
38、只不過是從無翼神族的傳承之心那里偷來的雕蟲小技而已,也好意思在我這里炫耀?
39、一個大款心想小偷真是雕蟲小計,金條尖尖,金表圓圓,我承包的工程有千千萬,偽劣工程有萬萬千,有追究我責任的沒有?沒有!
40、是,不過微臣只會一些雕蟲小技,難登大雅之堂,只在西苑長樂宮陪陪皇上解悶。
41、不出她所料,整個儲存室布整紅外線,要到柜子前,必須穿過這十幾條紅外線,樺櫻嘴角勾起一個弧度,處之泰然道“雕蟲小技。
42、諸葛少爺一副莫測高深的樣子,很灑脫的一揮手,“雕蟲小技何足掛齒!”。
43、雕蟲小技也來炫耀,元氣的威力才是至上的,你這樣的只配去耍戲法!
44、些小雕蟲末技,云不過今晨蘇醒,閑來無事,一試身手,竟而令諸位如此見笑。
45、在大多數(shù)作家眼里,寫雜文時評是雕蟲小技,歷來是壯夫不為。
46、那種雕蟲小技,也就是一般的初階技法,在你們這里也變成了至寶,真是可笑。
47、當然作為一名職業(yè)書法篆刻家,他有自己的研究領域,有著他自己的“不材老雕蟲”、“卑以自牧”之道。
48、只不過是些雕蟲小技而已,呵呵。
49、雕蟲小技,螢星之火,也敢與日月爭光?
50、若惟務雕蟲,專攻翰墨,雖口誦千言,實胸無一策;或夸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談立議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