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巴峽造句
“巴峽”的解釋
巴峽[bā xiá] 巴峽 長江三峽之一。長江東流至湖北省巴東縣西,巴山臨江而峙,這一段的峽谷稱為「巴峽」。位於巫峽之東、夷陵之西。水流湍急,險灘林立,尤以西邊的黃牛灘最為驚險。 巴國來重慶以東的石洞峽、銅鑼峽、明月峽統(tǒng)稱巴峽,杜甫乘舟東下,詩有“即從巴峽穿巫峽”之句;今已不常用。在湖北巴東縣西二十里,江自巫山入巴東為巴峽,其最險者曰黃牛灘,曰新灘,皆在夷陵以西,巫峽以東,《世說》桓公入蜀,至嘏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比岸哀號,行百余里不去,遂跳船上,至船即死,破視其腹中,腸皆寸斷,公聞之怒。
用“巴峽”造句
1、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2、西起邊域溪,東至縣境官渡口鎮(zhèn),古又稱巴峽。
3、憶昔還鄉(xiāng)溯巴峽,落帆武口高桅亞。
4、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5、前日晚10時35分許,下行船舶“航鱘668號”與“巴峽號”在曲溪水域發(fā)生碰撞,“巴峽號”當即沉沒。
6、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分散在安順、峨眉、樂山的文物又集中到了重慶,等待長江水漲,能行大船,“即從巴峽穿巫峽”,越長江三峽運回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