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標準大氣壓造句
“標準大氣壓”的解釋
標準大氣壓[biāo zhǔn dà qì yā] 標準大氣壓 標準大氣壓(Standard atmospheric pressure)是在標準大氣條件下海平面的氣壓,1644年由物理學(xué)家托里拆利提出,其值為101.325kPa,是壓強的單位,記作atm。 化學(xué)中曾一度將標準溫度和壓力(STP)定義為0°C(273.15K)及101.325kPa(1atm),但1982年起IUPAC將“標準壓力”重新定義為100 kPa。1標準大氣壓=760mm汞柱=76cm汞柱=1.01325×10^5Pa=10.339m水柱。1標準大氣壓=101325 N/㎡。(在計算中通常為 1標準大氣壓=1.01×10^5 N/㎡)。100kPa=0.1MPa
用“標準大氣壓”造句
1、在標準大氣壓下,水達到攝氏一百度才能沸騰。
2、標準大氣壓能壓管路真空高度10.33米.
3、真空閥工作壓力低于標準大氣壓的閥門.
4、標準大氣壓受空氣流動和溫度影響。
5、將測得的CO2濃度值代入計算公式,即可求得標準大氣壓下某一深度土壤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nèi)的CO2通量值。
6、真空可以被認為缺少壓力。真空是以標準大氣壓的負壓和理論完全真空來測量的。
7、軌道艙第一次泄壓完畢,艙內(nèi)氣壓由1個標準大氣壓降至70千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