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仔戲造句

“歌仔戲”的解釋

歌仔戲[gē zǎi xì] 歌仔戲 (地方傳統(tǒng)戲曲)歌仔戲,普通話:Ge Zi Xi,閩南語:gua a hi,又名薌劇,是福建及臺灣的地方傳統(tǒng)戲曲之一。起源迄今約有百余年歷史,相傳歌仔戲是由福建漳州地區(qū)的“歌仔”(錦歌),結合車鼓小戲之身段與地方歌謠小調發(fā)展而成。“歌仔”原為說唱藝術,自明代以降即流傳于漳州地區(qū),錦歌為每首四句的傳統(tǒng)民間小調(以七言或五言為一句),原先僅是描述日常生活的歌謠,后來才發(fā)展成演唱地方故事的小調?!败嚬摹眲t屬歌舞小戲,盛行于福建民間,隨著移民的播遷,歌仔音樂與車鼓小戲乃傳入臺灣。目前歌仔戲、與京劇、豫劇在臺灣戲曲舞臺上呈三足鼎立局面。根據《臺灣省通志》及《宜蘭縣志》的記載,皆謂歌仔戲起于宜蘭員山結頭份。這是臺灣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與喜愛的地方戲曲劇種,流行于臺灣省和福建泉州、廈門、漳州等閩南語系地區(qū),以及東南亞華僑居住的地方。歌仔戲的形成與閩南人民開發(fā)臺灣及曲藝錦歌等傳統(tǒng)民間伎藝的傳入,有著很密切的關系。歌仔戲的音樂曲調十分豐富,既有悠揚高亢的〔七字調〕、〔大調〕和〔背思調〕,又有民謠訴說式的〔臺灣雜念調〕,更有憂郁哀傷的各種哭調。

用“歌仔戲”造句

1、歌仔戲所以能流行,正是因為它通俗淺白,老嫗能解。

2、老婆婆目不識丁,但歌仔戲文卻可全本地背誦。

3、歌仔戲和布袋戲雖然都是地方戲曲代表,但其表演方式其實是各有千秋的。

4、唱歌仔戲,我是半路出家,請別取笑哦!

5、是歌仔戲唱腔中最主要的曲調。

6、所以,歌仔戲唱腔音樂的源流研究,顯然在一定意義上已超越了一個地方戲曲劇種的研究而賦予它更具現(xiàn)實意義的內容。

7、中新網漳州8月18日電(藍智偉)*彎陳美云歌仔戲團與福建省漳浦縣薌劇團17日正式結為姐妹團,為兩岸藝術交流再添一抹絢色。

8、據了解,歌仔戲是唯一發(fā)源于*彎本土的傳統(tǒng)戲曲,大陸福建亦稱之為薌劇。

9、最初多用歌仔戲的唱本,進入城市后,增加了歷史題材的劇目,多是從其他劇種或小說改編來的連臺本戲。

10、如,通過具有閩南特色的歌仔戲、答嘴鼓、南音等形式,并結合社區(qū)廣場文化活動和LED展示,集中反映思明區(qū)黨風廉政宣傳教育系列活動成果。

11、漳州薌劇團歌仔戲火透新加坡“中國年”。

12、在廈門開元街道的家里,黃淑寬老阿婆正欣賞著歌仔戲

13、*彎陳美云歌仔戲團與漳浦縣薌劇團喜結金蘭。

14、25個戲曲劇種中,閩劇、高甲戲、薌劇(歌仔戲)、梨園戲、莆仙戲、梅林戲等14個本土劇種已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

15、*彎歌仔戲在福建又名薌劇,迄今約有百余年歷史。

16、我省傳統(tǒng)的地方戲曲形式如南音、歌仔戲、梨園戲、閩劇等,在國家大劇院也有專場展示。

17、一個舞臺劇演員,步入中年,未有危機,同您講酒講色講財唱歌仔戲。

18、品傳統(tǒng)戲和九出折子戲,都是看家戲、拿手戲,包括薌劇(歌仔戲)一代宗師邵江海創(chuàng)作的折子戲《謝啟娶某》。

19、1929年創(chuàng)立,擁有八十年悠久歷史的明華園,和百年歌仔戲共同經歷了興衰浮沈的歲月,始終以堅強的藝術實力在表演藝術舞臺占有一席之地。

20、3日,正在新加坡參加丙戌年春節(jié)廟會演出的作曲家陳彬激動地打來越洋電話,講述歌仔戲(即薌劇)火透新加坡“中國年”的情景。

21、300多年前,大量漳州人隨軍入臺,帶去了家鄉(xiāng)的錦歌、車鼓弄等民間藝術,以解思鄉(xiāng)之情,并逐漸將其搬上舞臺,在清末民初流變?yōu)?彎歌仔戲。

22、此外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展演團和同安文化館演出隊還進行歌仔戲、車鼓弄等非遺項目的表演,豐富來村民的文化生活,營造山區(qū)元宵喜慶祥和的氣氛。

23、據了解,這批學生在校期間除了文化課之外,專注于系統(tǒng)地學習歌仔戲表演、唱腔、念白、戲曲腿功、身段、把子、毯子功、視唱、樂理、鑼經、曲牌等課程。

熱門造句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