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縑帛造句
“縑帛”的解釋
縑帛[jiān bó] 縑帛 中國古代以絲織品為記錄知識載體的。一般稱為帛書,也有人稱為繒書;因其色白,故又稱之為素書??V帛文獻約起源于春秋時代,盛行于兩漢, 與簡牘以及其后的書寫載體并存了很長一段時期??V帛柔軟輕便,幅面寬廣,宜于畫圖,這些都是簡牘所不具備的優(yōu)點。但其價昂貴,普通人用不起,而且一經(jīng)書寫,不便更改,一般只用為定本,所以縑帛始終未能取代簡牘作為記錄知識的主要載體。古代文獻中有關(guān)帛書的記載,也大都是與皇家、貴族藏書有關(guān)的。到晉代紙普遍使用后,縑帛雖仍在使用, 但基本上是作為某些文書以及書法、 繪畫的寫繪材料。
用“縑帛”造句
1、漢代文獻中有多處提到用簡牘縑帛寫書,近代的考古發(fā)掘甘此作出了有力的證明。
2、練甲時間較早,大多以縑帛夾厚綿制作,屬布甲范疇。
3、從結(jié)繩記事到刻契鑄鼎,從甲骨金石撰文為錄到簡牘縑帛紙墨為憑,檔案,作為人們記錄生活的真實憑證,一路與人類文明同行。
4、比賽中,計日程功、縑帛等生僻字難倒不少選手。
5、說明東漢紙張已經(jīng)達到可以代替縑帛和簡牘書寫的程度。
6、甲骨檔案、金石檔案、簡牘檔案、縑帛檔案。
7、“帛書”是寫在縑帛上的文字,又不是碑刻,怎么會有拓本?于是把它掃給收舊報紙的人了。
8、高宗非常感動,賜他縑帛以示表彰。
9、12米,以青綠山水技法繪于縑帛之上。
10、劉秀在位曾多次駕臨郭況家,并賞賜大量金錢縑帛。
11、書寫的載體有甲骨、銅器、碑石、木牘、竹簡、縑帛、紙;用具有刀、蓖筆、木筆、毛筆;書體有篆、隸、楷、行、草。
12、但縑帛材質(zhì)昂貴,社會各階層迫切渴望找到一種文字書寫材質(zhì),實現(xiàn)方便、快捷,并為此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不屈不撓的努力。
13、版刻書籍是用木版雕刻文字印刷而成的書籍,唐朝以前沒有印刷技術(shù),文字都是用刀或筆刻、寫在竹木簡、縑帛、紙和羊皮上的。
14、中國蠶桑絲織業(yè)起源很早,王國維認為“至遲亦當在周季”縑帛即作為書籍的載體,與簡牘并行。
15、1942年9月,長沙子彈庫楚墓被盜掘出土一件舉世聞名的楚帛書,它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先秦時代唯一一篇縑帛文字資料。
16、她們都答對了10道題中的8道,僅僅寫錯了所有選手都寫錯的“計日程功”和“縑帛”二詞,最終攜手晉級。
17、造紙術(shù)發(fā)明之后,紙張雖然進入了社會生活,但卻并未成為主流書寫載體,漢代的書寫材料依然以簡牘和縑帛為主,紙張只是非主流。
18、實際上,在文字的載體十分受限于經(jīng)濟制約的條件下,譬如簡牘縑帛之類,語言自然需要追求簡練,于是香與臭作為一個對立范疇,反而擁有了哲學上的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