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生物學造句
“古生物學”的解釋
古生物學[gǔ shēng wù xué]
用“古生物學”造句
1、 伊氏西爪龍化石自一九八二年就被蒐集,但是古生物學家過去假設,因為體積小,伊氏西爪龍一定是年幼動物的化石。
2、 古生物學家認為這兩種食肉類恐龍輕巧、靈活、速度快,而且每個蹄子有三個巨大鋒利的爪子。
3、 大約300個動物學家、植物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正致力于成千上萬的標本,增添我們自然世界的新知識。
4、 歷史上一個例子能夠證明該問題的存在:19世紀古生物學家到中國時,當地農民每交給他們一片恐龍骨化石都能夠得到錢。
5、 對于一種叫薩爾塔龍的恐龍,古生物學家早就了解它從起源到滅絕的一些事。
6、 古生物學顯示,毛象是群居動物,就如大象,夠,人類。
7、 一些古生物學家設想過恐龍利用羽毛首次攀到樹上時的情形。
8、 在古生物學方面,隨著那些過渡生物化石的陸續(xù)發(fā)現,原本還有點模糊的同源性變得越來越清晰。
9、 從人類學,靈長類動物學,認知科學和心理學到古生物學,考古學,進化生物學和基因學,人們對人類屬性的研究包括很多領域。
10、 格魯吉亞的古生物學家已發(fā)現了五具原始人類的遺骸化石,其時間可追溯到180萬年前,這表明人類的一些最古老的祖先當時生活在該地區(qū)。
11、 尖端科學家,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調查和負責和圖表背后的故事,提出人們廣泛持有的理論:地球將會再次被小行星致命地擊中。
12、 故此古生物學家推測棘螈可能是生活在淺水沼澤中,而四肢演化來其他非行走的用途。
13、 特異埋葬的化學機理還需要古生物學家和地球化學家更緊密的合作,做進一步的研究。
14、 因此,少數古生物學家認為,那些體型龐大的恐龍很可能是在水中交配的,這樣水的浮力可以減輕一些公龍壓在母龍身上的重量。
15、 1997年,當古生物學家徐星第一次看到這塊化石時,意外北票龍頭部、背上和尾部簡易的剛毛狀細絲讓他覺得驚訝不已。
16、 古生物學對出現在史前或地質時代的生命的形成的研究,體現在植物、動物和其它有機體的化石上。
17、 霍納是美國洛磯山博物館的古生物學館館長,也是蒙大拿州立大學古生物學教授。
18、 但是,一所英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小組稱,翼龍利用他們強有力的腿和手臂在空中飛躍,就像田徑撐竿跳高一樣。
19、 古生物學家還討論了始祖鳥是否會飛的問題.
20、 古生物學資料表明,雖然苔蘚動物的大多數類群在奧陶紀已經分化出來,但它在寒武紀卻缺乏任何化石記錄.
21、 從事古生物學、冰川學和地質力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22、 演化生物學家從地質學、古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生物地理學、比較解剖與生理學、遺傳學等學門,解開地球生命的演化史。
23、 古生物學家在俄克拉何馬州發(fā)掘出了迄今為止個頭最高的恐龍化石.
24、 在古代羽毛的研究領域,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徐星是當仁不讓的權威專家。
25、 大學生是在美國各地級。但并非他們所有的課程涉及的,比方說,古生物學或先進演算的嚴謹性。
26、 恐龍在很早以前就從鱷魚家族的家譜中分化出來了,這一論點是古生物學家在周三根據新發(fā)現的二百四十萬年前的祖龍化石提出的。
27、 弗氏的說法雖然尖銳,卻還遺漏一些“連根拔起”的革命(這么說并不是在批評弗氏,因為他的目的只在說明過程,并不在列舉所有事件),尤其是忽略了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重大貢獻,這些貢獻足以和哥白尼的天文發(fā)現相頡頏。圣經故事令人欣慰:地球只有幾千年歷史;第五天就由人類取得統(tǒng)治地位。斯蒂芬·杰·古爾德
28、 柯里.羅杰斯專門從事雷龍屬恐龍的研究,根據她的觀點:僅從古生物學家手中所搜集的一些骨骼化石來判斷恐龍的體型常會產生一些誤差。
29、 始祖鳥曾經被廣泛認為是最早的鳥類,最新的研究發(fā)現它其實是一種恐龍。這將給古生物學帶來哪些改變?
30、 專此紀念著名的古生物學家盛金章院士。
31、 本文據古生物學和古生態(tài)學資料,論述了建湖地區(qū)全新世生物群的演替、海平面波動、古地理變遷和古氣候變化。
32、 來自勞倫斯堪薩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阿曼達?佛克說,“這些印記告訴我們鳥兒正在做什么,這些行為與現代的鸻和磯鷂非常相似?!?。
33、 科學界對此靈長動物的興趣,初起于1935年一位名為柯恩尼格斯渥德的古生物學家,在香港一家藥材店發(fā)現一種古老黃色臼齒。
34、 現在,具有聲望的中國古生物學家徐星教授相信:他的新發(fā)現已經正式地把“始祖鳥”踢下神壇。
35、 埃迪卡拉動物群主要由類似水母類、蠕蟲類、海鰓綱的生物所組成,多保存為印痕化石,盡管它們的形態(tài)、結構都很原始,但它們被認為是20世紀古生物學最重大的發(fā)現之一。
36、 38歲的羅運兵認為,對于中國古代家豬研究的涉及學科,應該有動物考古學、分子生物學、古生物學、畜牧學、遺傳學等多方面。
37、 現在全所擁有200多位專業(yè)人才,設有古植物學、古無脊椎動物學、化石藻類學、沉積學等七個研究室以及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博士后流動站。
38、 阿根廷科學家5月15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宣布,他們近期在阿根廷南部內烏肯省考察時發(fā)現了雷龍化石,這也是古生物學家首次在南美大陸發(fā)現雷龍化石。
39、 據了解,古生物學包括古藻類學、古動物學和古植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