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詐偽造句
“詐偽”的解釋
詐偽[zhà wěi] 詐偽 詐偽,漢語詞匯。 拼音:zhà wěi, 釋義:1、弄虛作假,偽裝假冒。2.、巧詐虛偽。
用“詐偽”造句
1、 中國人患有六種精神痼疾:詐偽無恥,縮肉畏死,貪叨圖利,偷惰廢學(xué),浮華相競,猜疑相賊。章太炎
2、 公生明,偏生暗;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荀子
3、 他的詐偽終于圖窮匕見,大家不禁因此不寒而慄。
4、 舅犯說,“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zhàn)陣之間,不厭詐偽”,您只有一種選擇,就是“詐之”。
5、 他在龐雜詐偽的海派文人中,有鶴立雞群之感。
6、 上賢下不肖,取誠信,去詐偽,禁暴亂,止奢侈。
7、 夫人而至于無實,至于詐偽,至于骨肉寡恩,尚得以為善乎?即如風(fēng)流、糟腐、好酒、貪色未可以為不善也,似也。
8、 咎犯說,打仗的事,詐偽是沒關(guān)系的,請君用詐。
9、 你們這些人聽了曹操虛發(fā)詐偽之詞,就畏懼請降,還敢笑蘇秦、張儀嗎?
10、 《唐律疏義》明確規(guī)定“證不言情及譯人詐偽致罪出入者,證人減二等,譯人與同罪”,即任何人都有如實提供證據(jù)或翻譯的義務(wù),否則不別親疏處以刑罰。
11、 名譽成績,不會因為茍簡詐偽而立,而是需要腳踏實地長期積累而成。
12、 遷延至今,乃以立憲改官,詐偽無信;借債收路,重陷吾民。
13、 誠心修身,篤守信義,不容卑鄙詐偽。
14、 若是,則恐佞幸小人競生詐偽,瀆亂人倫,止付孝善。
15、 乃詔責(zé)郡縣,坊郭三年,鄉(xiāng)村五年,農(nóng)隙集眾,稽其物產(chǎn),考其貧富,察其詐偽,為之升降;若故為高下者,以違制論。
16、 但是,決不能把“經(jīng)濟人”假說泛化到全部經(jīng)濟領(lǐng)域特別是政治、社會甚至意識形態(tài)等各個領(lǐng)域,這樣必然帶來“賄賂公行,賣官鬻爵,奸惡詐偽,上下相蒙”。
17、 另訂十二律,名例、衛(wèi)禁、職制、戶婚、廄庫、擅興、賊盜、斗訟、詐偽、雜律、捕亡、斷獄。
18、 民進黨“立委”蔡同榮則痛批,馬英九上臺后,軍方拍馬屁恢復(fù)“軍人讀訓(xùn)”,如今軍中虛偽造假、卑劣詐偽已到令人發(fā)指的地步。
19、 18章“智慧出,有大偽”,本意是“智慧出現(xiàn),才有所謂詐偽”,這位副教授解釋為“知識太突出,大家都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