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朝秦暮楚造句
“朝秦暮楚”的解釋
朝秦暮楚[zhāo qín mù chǔ] 早上侍奉秦國;晚上倒向楚國。比喻主意不定;反復無常。 明 畢魏《竹葉舟》:“因見貴戚王愷,富堪敵國,比太仆更覺奢華,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用“朝秦暮楚”造句
1、 李三是個朝秦暮楚的花花公子。
2、 女人對男人往往會朝思暮想;男人對女人往往會朝秦暮楚。
3、 女人對男人往往會朝思暮想,男人對女人往往朝秦暮楚。
4、 他的對手經(jīng)常模仿他的朝秦暮楚。
5、 成熟的人對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見,既不會朝秦暮楚,也不會人云亦云。
6、 她是個拜金女郎,朝秦暮楚,有何奇怪?
7、 在動亂中,最容易看到一些人鉆營謀利、朝秦暮楚的丑態(tài)。
8、 要有明確的形象目標,切不可朝秦暮楚,隨領(lǐng)導者個人好惡而隨意變更。
9、 他怎么又改加入另外一個黨?標準的朝秦暮楚作風!
10、 離開了家鄉(xiāng),他就朝秦暮楚地到處漂泊了。
11、 我希望你不要這樣朝秦暮楚,要不就買輛新摩托車,要不就不買,讓我清靜一點吧!
12、 由此可見,突厥勢力總是分分合合,朝秦暮楚,勾心斗角,時而眾叛親離,時而拉幫結(jié)伙,其部族成員的叛逆性格根深蒂固,叛逆意識昭然若揭。
13、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所謂‘縱橫家’之流,往往隨機應變,朝秦暮楚。
14、 我們辦事要講原則,絕不能朝秦暮楚。
15、 但在逆境中卻沒有堅定的意志及持久的動力,他們朝秦暮楚,頻于跳槽,這不是企業(yè)所需要的人才。
16、 而有了錢,面對各色商品,你盡可朝秦暮楚地占有它。
17、 眼睜睜地看著他朝秦暮楚,到時候,要再生了孩子給他,她的一輩子都在他手里了,縱然繁榮,縱然富貴,可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18、 如今形成兩種意見,都不許朝秦暮楚,表決時只能選其一,現(xiàn)在開始投票表決。
19、 企業(yè)沒讓員工覺得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導致員工處于朝秦暮楚的狀態(tài),在工作中沒做長期打算,隨時準備找新機會。
20、 你既然已經(jīng)和丁力結(jié)婚了,就不能再朝秦暮楚,想著方鋼。
21、 他的婚姻道德觀念高尚而純情,十分鄙視那種朝秦暮楚的浪蕩行為。
22、 有的人朝秦暮楚,甚至同床異夢,這種所謂的愛也是痛苦而不和諧的。
23、 美女朝秦暮楚,拿不定主意該愛哪一個人。
24、 部分學生缺乏正確的戀愛觀,朝秦暮楚,腳踩幾只船,對待戀愛態(tài)度不夠真誠。
25、 三心二意、朝秦暮楚,想到什么抓什么,只能半途而廢,欲速而不達。
26、 我就這樣行走江湖,朝秦暮楚,居無定所。
27、 不少企業(yè)在留人上有一個誤區(qū),就是要求員工成為企業(yè)的附屬品,不能朝秦暮楚。
28、 但更多的城市對品牌的認識還處于一種初級階段,在品牌定位上左右搖擺、朝秦暮楚,迷失了方向,錯失了機遇。
29、 我們這些小廠商,夾在兩個大廠中間,為求生存,別怪我們朝秦暮楚。
30、 愛惜物用,才是紳士。不一定喜歡昂貴的身外物,但一定不茍花錢,朝秦暮楚。
31、 因為,政策論追隨著政策的變化,不停的變換著他們所支持的法律,而生活在這種法律觀下的人才會在朝秦暮楚的法律下無所適從。
32、 或者剛愎自用,強暴專橫,或者朝秦暮楚,隨波逐流。
33、 過慣了朝秦暮楚、四處飄蕩的日子,突然有個家,還真不習慣呢。
34、 因為他們的這種盲目見異思遷的思想,窒息了自己智慧的火花,使他們在學習上朝秦暮楚、知難而退,終至功虧一簣功敗垂成。
35、 朝秦暮楚,迷失了方向,錯失了機遇。
36、 她們倆一個朝秦暮楚,一個水性楊花,半斤八兩。
37、 此外,經(jīng)銷商還應當注重品牌經(jīng)營的始終如一,選好一個產(chǎn)品后,力求與廠家保持長期合作,切忌朝秦暮楚。
38、 這叫做紳士。不一定喜歡昂貴的身外物,但一定不隨便花錢,朝秦暮楚。
39、 剩下一班市儈流氓,他們政見上朝秦暮楚,政績上行險僥幸。
40、 女人對男人往往朝思暮想,男人對女人往往朝秦暮楚。
41、 (玉芙蓉烽):煙滿郡州,南北從軍走;嘆朝秦暮楚,三載依劉。歸來誰念王孫瘦,重訪秦淮簾下鉤。徘徊久,問桃花昔游,這江鄉(xiāng),今年不似舊溫柔??咨腥?/p>
42、 美麗的女人朝秦暮楚;善良的女人意志堅定。井原西鶴
43、 你對我那就要一心一意死纏爛打情深似海不離不棄,我對你則有權(quán)三心二意朝秦暮楚不聞不問始亂終棄。
44、 雪霓裳也不是個安分守己的主,曾經(jīng)的她領(lǐng)略無數(shù)童男之體,如今只享受冷血凝一人,且冷血凝已不是童男之身,時間一長,她饑渴難耐,整日春心蕩漾,朝秦暮楚。
45、 你對文學是堅貞不渝之死靡它,還是三心二意朝秦暮楚,通過這一路的荊棘坎坷就能基本能弄個八九不離十了。
46、 竹溪縣蔣家堰鎮(zhèn)地處戰(zhàn)國楚長城關(guān)埡腳下,與陜西省平利縣一墻之隔,是有名的“朝秦暮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