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口不應心造句
“口不應心”的解釋
口不應心[kǒu bù yìng xīn] 應:符合。嘴里說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說,卻又口不應心,做下那事!”
用“口不應心”造句
1、因專心于學習,他對我所提的問題口不應心。
2、他說話口不應心,千萬不要相信他。
3、他說話口不應心,好像神經(jīng)有問題。
4、你答應了不賣書,怎么又口不應心,賣了呢?
5、呆鵝正口不應心地反過來安慰李老,突然看見前面一人,便眼睛發(fā)直,滿臉別扭。
6、看到花蝴蝶一幅口不應心的模樣,臉色頓時冷了下來,喝道:這妞擒下來就是你的,將來有的是時間,如果因你誤了救出主人,我扒了你的皮做成燈籠。
7、風雨口不應心的回答道,神色卻不由得有些古怪。
8、,常陽應口不應心地胡亂對付些場面話。
9、,常陽賊眉鼠眼地斜睨著洪雯玉的臉色,應口不應心地說道。
10、莫非是大人口不應心,察訪不明的處在么?
11、楊劍龍卻口不應心道:我做事從來都是獨來獨往,喜歡就做,不喜歡做的就是逼也不買賬。
12、皇上口不應心,不是真心答允老奴,老奴還是不能起來。
13、范鴻宇就是這牛脾氣,對于這種口不應心的奉承話,打心眼里反感。
14、看著狼牙副和沒有多少自制力的小孩子看到了最想要的東西,卻又價錢太貴不好意思開口叫父母買,口不應心的說不想要時的模樣,顧繼海樂爆了。
15、洛陽橋下的一個強吻代表了一切的終結,徐子陵若是真的無情,為何此時又顯得軟弱,還是有些口不應心的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