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漁人之利造句
“漁人之利”的解釋
漁人之利[yú rén zhī lì] 漁人:比喻第三者。比喻雙方爭執(zhí)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6卷:“他日可以在里頭看景生情,得些漁人之利?!?/p>
用“漁人之利”造句
1、楚弓楚得,我們兩廠,可以競爭,但不能讓外人得漁人之利。
2、師:對,置身事外,坐山觀虎斗,以收漁人之利,是英國一貫的外交策略,但這一政策在20世紀(jì)初卻被放棄,為什么?
3、你們二虎相爭,兩敗俱傷,不是讓別人坐收漁人之利嗎?
4、“倘中邦人不自愛惜,自暴自棄,則鷸蚌相持,轉(zhuǎn)為漁人之利,那時始悟兄弟不和外人欺,國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
5、我的目標(biāo)是不滿于楊,而因此而是為的舉動,卻也許被第三者收漁人之利,不勞而獲。
6、楚弓楚得,我們公司內(nèi)部各廠可以競爭創(chuàng)造效益,但不能讓外人坐收漁人之利。
7、他們縱容日本侵略中國,自己“坐山觀虎斗”,以待時機一到,就策動所謂太平洋調(diào)停會議,借收漁人之利。
8、總括而言,如果美軍繼續(xù)駐守阿富汗,并取得最后勝利,其他國家將享漁人之利。
9、一幫一會,皆非善良之輩,若能挑動雙方殘殺,你也于心無愧,縱然通天教袖手觀虎斗,坐收漁人之利,于你又有何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