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古喻今造句

“以古喻今”的解釋

以古喻今[yǐ gǔ yù jīn] 喻:說明。借用古代的事來說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北史 長孫嵩傳》:“昔叔孫辭沃壤之地,蕭何就窮僻之鄉(xiāng),以古方今,無漸曩哲?!?/p>

用“以古喻今”造句

1、***運用“愚公移山”的典故,目的是以古喻今。

2、先生的詩,以古喻今,妙得很!

3、早期的新編歷史劇本著“以古喻今”的思想,能夠做到尊重歷史細節(jié),僅在故事和評價層面上進行改編。

4、在此次集體學習中,***以古喻今,強調(diào)中國古代主張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國先治吏等等。

5、同時,它不僅立意與陶淵明有別,而且以古喻今,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6、以古喻今,慨嘆興亡,辭藻華麗而用意凄楚。

7、《赤壁》前二句從“折戟”到“認前朝”是以小見大,以古喻今;后二句則是以人說事。

8、以古喻今的方式再現(xiàn)唐僧帶領(lǐng)四個徒弟到經(jīng)歷程,將現(xiàn)實與歷史巧妙嫁接,將真實與虛構(gòu)經(jīng)典契合,既發(fā)人深省,又頗具教育警示作用。

9、《三國演義》演繹歷史沉思天下大勢,近有《故事新編》以古喻今反思社會現(xiàn)象,無論是“我注六經(jīng)”還是“六經(jīng)注我”,都可以更好地讓歷史說話。

10、全面反映了***對中國歷代帝王將相、重要歷史人物、學術(shù)典籍、文學著作等的評論與分析,集***縱觀古今、以古喻今權(quán)威資料之大成。

11、《中國青年報》(2014年11月26日07版)本報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盧義杰)“申遺的目的是保護,是精神的傳承,是以古喻今、合理利用。

12、幾位民進黨“謀士”近日在私下聚會場合推敲陳水扁此一大動作時,在清朝乾隆、嘉慶兩朝皇帝身上找到了以古喻今的線索。

13、2月26日,福建東南臺《海峽新干線》播出“蘇貞昌宣布參選2008以古喻今談?wù)儭?以上為視頻內(nèi)容。

14、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陳樂素改為研究宋史,發(fā)表了《三朝北盟會編考》和《徐夢莘考》,“以古喻今”,隱含對當局不抵抗政策的譴責。

熱門造句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