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學的近義詞
民間文學的基本資料
- 詞語:民間文學
- 拼音:mín jiān wén xué
- 解釋:指群眾口頭創(chuàng)作、口頭流傳,并不斷修改、加工的文學。包括神話、傳說、故事、寓言、民歌、謠諺、說唱、謎語等。具有口頭性、集體性、變異性、傳承性等不同于作家書面文學的特征。 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 民間戲曲、 民間曲藝、歌謠等在內(nèi)的、勞動人民直接創(chuàng)造的、在勞動人民中廣泛流傳的文學,主要是口頭文學
民間文學的近義詞
-
近義詞1:大眾
詞語解釋:1.古代對夫役﹑軍卒人等的總稱。 2.泛指民眾﹐群眾。 3.猶言眾人或大伙兒。 4.佛教對信眾的稱呼。
-
近義詞2:大眾文學
詞語解釋:
-
近義詞3:文學
詞語解釋:以語言為手段塑造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shù)。起源于人類的生產(chǎn)勞動。最早出現(xiàn)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lián)結(jié)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jīng)》、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歐洲傳統(tǒng)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tǒng)稱為文學,魏晉以后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F(xiàn)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
近義詞4:通俗
詞語解釋:淺顯易懂,適合大眾:通俗讀物|你說得通俗一點,大伙兒好懂。
-
近義詞5:通俗文學
詞語解釋:除了歷史上的民間文學以外,還包括現(xiàn)實創(chuàng)作的通俗化﹑大眾化,具有較高的商業(yè)價值,以滿足一般讀者消遣娛樂為主要目的的文學作品。又稱大眾文學﹑俗文學。與嚴肅文學﹑雅文學相對而言。
“民間文學”單字解釋
學:1.學習:~技術(shù)。勤工儉~。我跟著他~了許多知識。 2.模仿:他~杜鵑叫,~得很像。 3.學問:治~。才疏~淺。博~多能。 4.指學科:數(shù)~。物理~。政治經(jīng)濟~。 5.學校:小~。...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英~。 2.文章:散~。議論~。 3.文言:半~半白。 4.指文科:~理分科。 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職?!潆p全。 6.柔和;不猛烈:~弱。~...
民:1.人民:國泰~安。為~除害。 2.指某種人:藏~?;亍^r(nóng)~。漁~。牧~。居~。僑~。 3.民間的:~歌?!{。 4.非軍人;非軍事的:擁軍愛~?!??!?。 5.姓。...
間:[jiān] 1.方位詞。中間:彼此~。同志之~。兩國之~。 2.方位詞。一定的空間或時間里:田~。人~。晚~。一剎那~。 3.一間屋子;房間:里~。車~。衣帽~。 4.房屋的最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