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的近義詞
中華的基本資料
- 詞語:中華
- 拼音:zhōng huá
- 解釋:1.古代華夏族多建都于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后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tǒng)轄,皆稱中華,亦稱中國。 2.指中原。 3.古時對華夏族﹑漢族的稱謂。
中華的近義詞
-
近義詞1:中國
詞語解釋:①古時“中國”含義不一?;蛑妇煘椤爸袊?。《詩.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毛傳:“中國,京師也”?!妒酚?五帝本紀》:“夫而后中國,踐天子位焉。” 裴駟集解:“劉熙曰:‘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被蛑溉A夏族,漢族地區(qū)為中國(以其在四夷之中)?!对?小雅.六月序》:“《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庇帧抖Y記.中庸》:“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而華夏族,漢族多建都于黃河南,北,因稱其地為“中國”,與“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華”含義相同。初時本指河南省極其附近地區(qū)
-
近義詞2:華夏
詞語解釋:我國的古稱。 中國的古稱;古代漢族的自稱
-
近義詞3:國
詞語解釋:國[guó]: 有土地、人民、主權(quán)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痢!w(a.國家的性質(zhì);b.國家的體面)?!枴!龋ㄖ竾遥!??!?。~法。~力。~防。~威。~寶(a.國家的寶物;b.喻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人)?!瘛!辍!牵▏掖笥嫞纭肮采獭保?。; 特指中國的:~產(chǎn)?!洝!狻!珮罚▂uè ㄩㄝˋ)。~藥。; 姓。